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河北新闻 深度聚焦 正文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政权:“三三制”倡民主新风(3)

时间:2015-08-14 16:53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村里一下子热闹了,宣传队讲的都是‘民主’、‘选举’、‘参政’。”邸改先的老伴,93岁的李晚子当时刚满18岁,亲手填写过选票。

当年李晚子因为粗识几个字,选票是自己亲手填写。“不过听说有的村老百姓不识字,就用‘豆选’的办法投票。”李晚子所说的“豆选”,就是在每个写有候选人姓名的条子上面放一个碗,选民每人拿一颗豆子,同意哪位候选人当选,就把手中的豆子放进他的碗里。

“这次民主选举是一次由广大群众参加的革命运动。”长期从事根据地建设研究的中国抗战史学会专家组顾问、河北省社科院退休研究员谢忠厚介绍,当时的区、县和边区三级选举,参选人数一次比一次多,平均参选人数占公民总数80%以上,中心区的阜平、平山参选人数达98%以上,有的区、村达100%。“即便是敌占区、游击区,选举也依然秘密进行,参选人数一般也达70%以上。”

一张张亲手填写的选票,一颗颗亲手投下的豆子,自下而上选出区代表、县议员、边区参议员以及国民大会代表,并由民意机关选举政府工作人员,成立“三三制”抗日民主政府。“这是几千年封建统治的中国历史上所没有的。民主选举第一次让普通百姓认识到政权与自身的联系。”谢忠厚说。

“作为抗日战争时期民主政权建设的一种形式,边区的民主选举是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探索。”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宋学民解释说,从边区民主选举起,民主政权建设开始步入重要发展节点,包括解放战争时期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和具有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的制定,再到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一直延伸到现在的民主政治建设。“因此,边区的民主选举为新中国民主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

和共产党员、福州人陈舜玉一道在这一次唐县民主选举中脱颖而出的,还有本地北店头村的另一位女性张春云——她当选为唐县参议会的第一位女议员。

令今人不免惊讶的是,张春云不仅是女人,而且是个地主。“张春云出身望都医学世家,丈夫早逝后,她便成了一家之主。家里拥有近三百亩耕地,四十间房屋,县城还有一家合股皮店。但她乐善好施、关心国家大事,坚决支持抗战。”长期研究当地民间文化史的唐县人大原副主任韩海山告诉记者,为了迎接抗日政权的诞生,张春云把四十多间房屋全部腾出来打扫干净,配置好桌椅、被褥等工作生活用品,打开粮仓以供应粮食,并捐出一千多块大洋,“称得上是一位毁家纾难的开明地主。”

相关新闻:

共享单车现身美国华盛顿 骑行费用为半小时1美元

传授直播技巧 一高校开设“网红学院”引争论

武汉一大货车同一地点加塞66次 扣分达180分

陕西千阳县师生上学途中被野蜂蜇伤

石家庄自行车环城赛周日开赛 部分路段将禁行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