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燕赵】黄骅:血洒热土留英名(组图)(7)
空遗恨,突遭毒手
2015年4月5日,清明节。一大早,黄鲁滨就领着家人又一次来到位于黄骅市大赵村的大赵村惨案纪念馆,祭奠72年前在这里遭叛徒杀害的父亲黄骅。
原样保留的纪念馆是一个三进三出的农家院落,当时算得上村里的“豪宅”,如今在四周一片砖瓦房的映衬下,土坯房显得低矮破旧。门前小广场上,矗立着黄骅烈士纪念碑,碑身上镌刻着聂荣臻题写的“黄骅烈士永垂不朽”几个金色大字。
“每次来这里,都有一种说不出的酸楚。”从小失去父亲的痛苦,黄鲁滨说自己最清楚。“72年前我就来过这里,只是那时候自己还在襁褓中,没有留下半点记忆。”
1943年6月30日,刚刚满月的黄鲁滨躲在母亲顾兰青的怀里,就在纪念馆现在所在的地方,看了父亲最后一眼。
72年前的这一天,黄骅在大赵村组织召开冀鲁边军区侦察通讯工作会议,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是十几天前在冀鲁边区党委会议上定下的。“6月中旬,眼看青纱帐就要起来,开展平原游击战的好时机即将来临,冀鲁边区党委刚在新海县一个叫望子岛的海岛上召开了会议,讨论如何发起夏季战役。”74岁的大赵村村民孙津生,是惨案纪念馆的义务讲解员,耳朵有点背,可说起黄骅来滔滔不绝。
望子岛是一个椭圆形的小海岛,教导六旅旅长、军区司令员邢仁甫自1942年4月从山东分局党校学习回来后,大部分时间就住在这个岛上。
“此时的邢仁甫心里有些不痛快。在年初召开的边区党委成员生活会上,因搞宗派主义等问题,他受到了包括黄骅在内的党委成员们的严肃批评。上面还安排他去延安学习,他认为这是让他让位。”据董猛分析,除有“不平之气”,这一时期邢仁甫一个重要的思想变化,是由于信念不牢对战争前景感到悲观,意志消沉,这为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埋下了危险的伏笔。
“从保密和安全的角度说,大赵村会议选择的地点无懈可击,虽然周围韩村、羊二庄、贾象等地都有敌人的据点,可与大赵村相邻的中赵、南赵、曹庄子等村,都是我巩固的根据地;会场设在堡垒户孙海池和杨淑清老两口家,老人的大儿子孙炳炎曾任宁津县抗日救国军县大队队长,后不幸牺牲,杨淑清是村里的妇女抗日救国会主任,一家人政治上绝对可靠。”孙津生两手一摊说,可谁也没想到,这次敌人竟来自内部。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