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统筹助推蓝色崛起——山东半岛篇(上)(4)
■记者观察
河北须尽快补齐沿海经济短板
据山东权威部门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实现生产总值27715.4亿元,对山东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6%。“十二五”期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被中组部、发展改革委确定为全国区域经济科学发展典型案例。
虽然还面临转型任务重等发展挑战,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近五年的实践无疑是新时期我国沿海地区开发的新探索。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实践突破了陆海分割对立的思维,形成了开发海洋、发展沿海、联动更大区域的局面,促进了发展方式的转变。”山东蓝色经济文化研究院副院长郑贵斌说。
瞄准海洋开发,却又注重海陆联动,这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十三五”时期,山东在海陆联动方面还将做更大的文章。
沿海开放高地的作用之一就是要充分发挥对内陆的辐射带动作用,而这正是我省沿海经济的一块短板。
“我省沿海地区基本没有形成开放型经济体系,基本发挥不出辐射带动作用,秦唐沧的经济总量是1.06万亿元,山东沿海仅胶东半岛的青、烟、潍经济总量就达到2.2万亿元,这反映出我省沿海经济是块短板。”前不久举行的省委八届十二次全会着重分析了我省沿海经济发展现状,并指出作为沿海经济大省,对外贸易本应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拉动作用,然而我省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远低于许多沿海省市。
着眼于此,省委八届十二次全会提出要加快补齐沿海经济这块“短板”,《中共河北省委关于制定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也明确提出,打造沿海率先发展区,推动唐山、沧州、秦皇岛发挥沿海开放优势,主动融入环渤海合作发展大格局,着力建设曹妃甸区、渤海新区、北戴河新区,打造全省开放型经济引领区和战略增长极。
专家认为,未来5年,河北补齐沿海经济的“短板”亟须政策创新。
“沿海地区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要借鉴山东等发达省份的经验,下大力度培育引擎,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李风瑞认为,要尽快把曹妃甸区、渤海新区和北戴河新区真正打造成我省开放发展的桥头堡,集中力量把中日韩(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基地等做优规划、做好配套、做强产业,构筑参与国际分工的新平台。
文/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 王 博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