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统筹助推蓝色崛起——山东半岛篇(上)(2)
在威海南海公园,时常有文娱活动上演。
本版图片均由山东有关部门提供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 王 博 [山东报道]
特色产业的形成得益于特色园区。
蓝色经济区中的“四区三园”就是“突破海洋”的先行先试区。“四区”指青岛西海岸新区、烟台东部高技术海洋新区、潍坊滨海海洋经济新区、威海南海海洋经济新区;“三园”则包括青岛中德生态园、日照国际海洋城、潍坊滨海中外合作产业园。
青岛西海岸新区引进过亿项目38个;潍坊滨海海洋经济新区累计完成投资1800多亿元;青岛中德生态园成为全国首家综合标准化示范园区;日照国际海洋城将建成全国首个中国—新加坡合作的海洋经济园区……近年来,“四区三园”的龙头带动效应凸现。
“特色园区可以集中技术、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打‘歼灭战’,在短时间内实现突破,引导现代海洋优势产业集约发展。”山东省发改委有关人士认为,集中力量推进“四区三园”建设,是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规模快速壮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据统计,“四区”以占山东全省2.2%的陆域面积,贡献了全省5.6%的生产总值和5.3%的财政收入。
龙头园区带来示范效应,山东对多个海洋特色产业园予以支持,推动形成了其特色鲜明、富有潜力的海洋产业。目前,全省18个省级海洋特色产业园面积达486平方公里,入驻海洋产业企业5000多家。
蓝色经济区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山东经济转型升级的新亮点。据了解,目前山东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已基本建立,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海洋优势产业集群达到131个,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等五大主导产业全国领先。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