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部署融资担保改革 实体经济融资迎来“及时雨”(3)
聚焦小微和“三农”,增强实体经济“细胞”活力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坚持市场主导和政策扶持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加快发展融资担保行业,深化金融改革,破解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难题,是完善定向调控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三农”以增强实体经济“细胞”活力,夯实国民经济基础。
会议还提到,要发展聚焦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国家层面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支持一直未变。
的确,去年以来,央行多次实施定向降准,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支持。然而,企业层面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仍十分严重。有的企业通过担保公司解决了融资,但又碰到担保费过高的问题。
分析认为,加快融资担保行业改革发展,将进一步强化其在银企合作中的桥梁作用,促进小微企业和“三农”的贷款渠道更加畅通。
日前,财政部、农业部、银监会印发《关于财政支持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指导意见》,着力促进实现财政金融协同支农,破解制约农业发展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推动新常态下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指导意见提出,力争用3年时间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覆盖全国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框架。
“要实现经济可持续、无水分的增长,小微企业的生存状况堪称反映增长质量的温度计、湿度表。”有经济学家如是说。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小微企业数量已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全国共计6000万以上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对中国GDP的贡献率早已超过60%,并提供了75%以上的就业机会,小微企业正逐渐成长为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有相关机构进行的调查分析认为,即使在经历去年以来的连续降息降准之后,小微企业的融资现状仍不容乐观。对于金融机构,企业普遍希望其在困难时期可以有所“让利”,并能继续优化信贷政策、简化信贷流程、促进公平竞争。对于政府,企业的诉求集中在解决信息对称、放宽融资渠道、出台扶持政策等方面。
融资担保领域的改革,有望为小微企业提供更为便捷、成本更低的融资渠道。
同样,农业经营主体更需要及时的融资扶持。
“随着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对信贷资金的需求日益强烈,融资难、融资贵成为制约新型经营主体做大做强的重要因素。”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说,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是一项全新的开创性工作。
据了解,农村信贷担保体系将以建立健全省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为重点,逐步建成覆盖粮食主产区及主要农业大县的农业信贷担保网络,推动形成覆盖全国的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为农业尤其是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新型经营主体提供信贷担保服务,切实解决农业发展中的融资问题,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做大做强,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
根据安排,今明两年要把中央财政安排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资金投入主要放在建立省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特别是粮食主产省和农业大省要在这方面实现突破,初步建立省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同时,稳妥建立市县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适时组建全国农业信贷担保机构。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