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燕赵】刘福洪:长空碧血 剑胆柔情(2)
时间:2015-07-17 21:12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刘福洪驾驶的伏尔梯-11型轰炸机。
奔袭
“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抗战期间中国空军誓词
1939年2月5日,成都。
四架伏尔梯—11型轰炸机发出巨大的轰鸣。刘福洪坐在驾驶位上,开始仔细地检查飞机的机械、燃油、电路……
作为当时中国空军八大队十中队中队长,刘福洪驾驶的是这个四机编队的长机。几分钟过后,他将率领这四架轰炸机,穿过上千公里的距离,执行一次敌后轰炸。
目标,是位于山西运城的日军机场。
这是一次极为大胆的冒险突袭。
“1939年初的时候,是中国空军最虚弱的时期之一——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说,中国空军几乎已经没有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研究员、《民国档案》杂志原主编郭必强说。
据史料记载,截至1937年8月14日,也就是中日第一次大规模空战当天,中国空军列编的9个大队零5个独立中队,装备各型飞机296架,能升空作战的不足200架,飞行员620名,能参战的人不足半数,且战斗机飞行员训练重点是对地攻击,更无空战经验。
而对手日本陆军航空队约有飞机1480架,海军航空队约有飞机1220架。日本工业基础较坚实,能够生产各类飞机和技术装备,作战损耗后能及时得到补充。日本陆、海军航空队的空地勤人员训练有素,作战指挥关系明确,各项保障有力。
“八一四”淞沪空战、“武汉空战”、“台儿庄空战”……就在敌我实力对比极其悬殊的情况下,中国空军毫不畏惧,殊死搏斗,取得了一次又一次令世人震惊的胜利。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美景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