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通过 围绕“三个一”抓好大协同(3)
“一个浮肿的巨人,必然是步履艰难,很难走远的。北京要轻装上阵,有些优质资源就要到河北天津去配置,产生更大的效应,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日前指出,“四个中心”明确了北京的功能定位,而从实际情况看,北京承担了太多功能定位之外的功能,已经到了非疏解不可的地步。“疏解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我们的必由之路。”
郭金龙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能不能协同起来,就看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得怎么样。
据了解,为理顺产业发展链条,推动产业有序转移承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京津冀三地的产业定位和方向已经明确:北京将主要发挥科技创新中心作用,天津优化发展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河北积极承接首都产业功能转移和京津科技成果转化。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路径何在?河北省部分经济界人士认为,实现以产业转移为突破口的非首都功能疏解,需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打破行政区域限制,促进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动。
据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北京正在研究今年拟先行疏解的产业目录,“在今后的非首都功能疏解中,一般性产业特别是高消耗产业,物流基地、区域性专业市场等低端第三产业,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等将成为优先疏解重点。”
据了解,去年,北京市出台《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4年版)》。该文件中的管理措施分为禁止性和限制性两类。其中,禁止性是指不允许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或新设立各类市场主体,限制性主要包括区域限制、规模限制和产业环节、工艺及产品限制。目前,北京市正在进行的功能疏解主要集中在第一类。
疏解工作已有实质进展。去年以来,北京市接连对动物园批发市场、大红门服装批发市场和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动员搬迁;在央企外迁方面,除了一些对国际经济有影响力、控制力的央企总部外,北京也正在着手迁移部分央企。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