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河北新闻 深度聚焦 正文

创新承接,崛起千亿级产业集群——解码重庆经济为何逆势上扬(3)

时间:2016-03-21 17:03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系统安排,营造低成本投资环境

在重庆市副中心的西永城区,有一个已入驻十多所高校的大学城。大学城墙外,是惠普、富士康、宏碁、英士达、方正、电科等众多电子信息企业。

包括重庆大学在内的多所高校的学子,毕业后就从墙的这一边,走向了墙的那一边。这样的规划布局,被很多人认为是保障相关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的得意之举。

“引进惠普的过程,我们最担心的就是满足不了对方的人才需求。”重庆市外经贸委服务贸易处处长冯蒙还记得,当初的协商中,惠普给出的那张清单上,列明了包括所需人才在内的30多条要求。

既要懂外语,又要会计算机,还要精通专业……冯蒙介绍,他们开始也不知道能否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后来在组织应聘过程中却发现,符合条件的应聘者竟然能达到40%以上,远远超过企业的要求。

为企业服务,是多方面的。而在重庆人看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政府要保持较低成本的投资环境,促进企业较好发展。

总结重庆的经验,其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之所以能够快速崛起,其关键因素之一是政府替企业算账,站在企业的立场努力营造低成本环境。

吴安分析,众多加工贸易类的电子信息企业之所以扎堆聚集沿海地区,与“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紧密关联。大量原材料、零部件运输,大量终端产品运输,对于物流价格和时间有着极为敏感的要求。近几年,不少加工贸易订单转到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也都布局便于大进大出的沿海地区,便凸显了这一特点。

而在这一背景下,作为内陆城市的重庆,要想引进加工贸易企业,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能否使企业的综合成本降下来,从而弥补物流成本上涨带来的劣势。

显然,通过垂直整合的方式,重庆做到了。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重庆笔记本电脑配套企业已达到875家,本地配套率目前已达到83%,这样,品牌商在一小时内能够采购到80%的零部件。

在重庆市看来,政府造环境,环境造好了,发展自然就会起来。基于这样的理念,重庆在改善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方面有着系统性的安排,以渝新欧班列为代表的开放举措,以地票制度为代表的改革举措,全都是当地努力营造的“环境”的一部分。

从深圳迁到重庆南岸区的手机制造企业百立丰科技有限公司,常被媒体用作案例来阐述企业对于环境的看重。该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政府构建好金融和政务环境才能真正吸引企业。

直接响应企业的内在需求,重庆市一直致力于营造“五低”环境,即低税费成本、低融资成本、低要素成本、低物流成本、低土地房产成本。无疑,让企业有钱赚,才是吸引企业的根本。

2015年,重庆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8%,工业利润增长16%,该市工业企业的利润增长已连续数年位居全国第一。

记者观察:调结构,重庆的“为”与“不为”

人们在关注分析重庆经济发展良好态势时,发现了一个现象。

相关新闻:

共享单车现身美国华盛顿 骑行费用为半小时1美元

传授直播技巧 一高校开设“网红学院”引争论

武汉一大货车同一地点加塞66次 扣分达180分

陕西千阳县师生上学途中被野蜂蜇伤

石家庄自行车环城赛周日开赛 部分路段将禁行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