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承接,崛起千亿级产业集群——解码重庆经济为何逆势上扬(2)
实际上,就整个重庆市而言,这个比例更大。重庆市长黄奇帆此前曾在多个场合提到,世界上每3台笔记本电脑就有一台“重庆造”。
2015年,重庆全年经济增长11%,再度领跑全国。重庆市统计局局长蓝庆华认为,近几年重庆形成了以汽车和电子为重点的“6+1”支柱产业集群,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重庆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产量约占全球的40%。2015年,该市笔记本电脑产量达5575.14万台,各类智能终端产品达到2.7亿台件,产值突破5000亿元。
“可能很少有外人能想到,重庆市的电子信息产业是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快速发展起来的。”重庆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吴安说。
他最近新换了台惠普笔记本电脑,记者采访时,包装箱还在他办公室里。“这是在我们重庆生产的,重庆人当然要买本地的产品了。”
但作为一名学者,吴安对本地企业的关注,绝不仅仅停留在一般人的乡土情怀上,他把这些企业作为了研究对象。
在吴安的视野中,惠普的入驻,正是重庆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从无到有最为关键的那一步。这一步,甚至被当地媒体称为是“改写重庆的工业发展史”的一步。
“因为没有资源,所以重庆选择了非资源型的产业发展之路,从原有的汽车、摩托车制造到而今的电子信息产业,相比之下,重庆的产业结构更为健康。”吴安认为,这是当前经济形势复杂局面下,重庆仍然能够领跑全国的关键所在。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而就在那一年,重庆引进了惠普。次年,惠普在重庆布局内销电脑基地和笔记本电脑出口制造基地,为该市带来每年4000万台电脑的大订单。
惠普在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有一个园中园,其软件中心、全球测试中心、笔记本电脑出口制造基地、结算中心等八个项目分布其间。
当地媒体认为,惠普来渝,不但让信息产业在重庆“生根发芽”,其后更盛开出“八朵金花”。仅2014年,惠普就为重庆贡献了600多亿元产值,带动进出口超过500亿元,力推信息产业发展成为重庆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链条整合,创新承接东部加工贸易
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A区大门口,富士康招工的告示牌每隔几米就有一个,为应聘者指引着应聘的地点。
当地政府人士介绍,全球代工巨头富士康落户重庆,是该市用惠普的“大订单”作为筹码引进的。这也是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崛起的秘诀——政府的招商引资,更加注重目标企业在产业链条上的需求,而不是单纯依靠各种优惠。
过去20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两头在外”的单一加工模式,使得当地留下的增加值只有20%左右。
重庆的做法是,创新性地承接东部加工贸易产业,在电子信息产业上延伸产业链,使零部件、原材料大量本地化,把加工贸易的增加值大部分留在重庆。当地一度有800多个零部件企业开工建设,而今这些企业已经开始大批投产。
同时,向产业链下游延伸,介入产品的销售结算环节,使跨国公司的销售结算中心也进驻重庆。据透露,仅此一项,为当地创造的税收就以10位数计。
正是在这种垂直整合效应带动下,新普、群光等一大批在电子信息行业排名靠前的配套企业竞相落户重庆。笔记本电脑42个配套大类,重庆已有40个。
重庆市发改委主任沈晓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十二五”期间,重庆打破加工贸易“两头在外”的传统思路,创造出“一头在外”的“整机+配套”的垂直整合模式,实现了80%的零部件本地生产。
“凡是重庆要发展的加工贸易产业,都要形成集群。”黄奇帆在一个研讨会上进一步阐述了重庆的经验。他说,我们把这叫做三个集群在重庆:零部件、原材料、整机上中下游产业链形成了集群;同类项产品、同类企业形成了集群;物流运输、销售结算等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也要形成集群。
垂直整合,集群发展,简单说,就是围绕产业链,用上游招下游,用下游招上游。用黄奇帆的话说,有了京东方等3个液晶面板项目落地,做面板玻璃的康宁就会不请自来。
而今重庆的电子信息产业已经形成“5+6+800”产业集群,即拥有5家电子信息品牌企业、6家代工企业和800多家配套企业。
与此同时,坚持创新路径,重庆市还在电子核心零部件领域集聚起京东方、惠科、康宁,SK海力士、奥特斯、中航微电子等一批龙头企业和数百家配套企业,千亿级显示、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也在逐渐形成。
市场变局之下,沈晓钟表示:“在全球笔记本电脑市场趋于饱和的当前,重庆的手机、液晶显示等开始发力,重庆电子信息产业还将继续维持较高增速。”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