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三个率先”培育战略增长极(图)(2)
2015年12月20日,东光县一包装机械制造企业的工人在检修包装机械部件。 资料片
质量效益—— 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
“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不够高”是沧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沧州市不仅要破解问题,市长王大虎在报告中还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追求——“质量效益全省率先”。
有代表指出,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对沧州而言意味着转型发展必须进行大提速。
近年来,中央不断传递出重要信号,要以新的理念引领未来发展。如此背景下,不盲目追求发展速度,不简单地以GDP论英雄,已成为大家的常识。由此,沧州市代表委员们认为,面对经济新常态,沧州实现率先发展,必须要保证发展质量效益和生态环境,只有坚持“好”的发展,才能获取更“快”的动力。
据沧州市发改委主任梁振刚介绍,追求质量效益在全省率先,在产业层面就是要加快改造提升该市五大传统产业,推动石化产业精细化、管道装备高端化、机械制造智能化、食品和纺织品牌化,由“沧州制造”向“沧州创造”转变、“沧州产品”向“沧州品牌”转变。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裂变式增长,到2020年突破10000家。
在产业结构上,沧州市也提出,确保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
转型调整是否能实现预期,还需要政府和市场形成合力。
王大虎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以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为抓手,全面提高产品、工程、服务、环境四大领域质量水平。
据沧州市质监局局长宋忠秋介绍,已经开展的这项创建活动出台了诸多举措——完善企业质量信用档案,严格企业“黑名单”制度;建设一批与石油化工、管道装备及冶金等主导产业相适应的国家级及省级检测中心、重点实验室;加强对电线电缆、汽车配件等重点产品、重点行业、重点地区和重点市场的专项整治等。
2015年,在由国家质检总局指导、中国质检报刊社创立的公众评选活动中,沧州市上榜“全国十大质量魅力城市”。
在企业界代表、委员看来,追求质量效益,本身也是实施供给侧改革的内在要求。适应经济新常态,需要企业从产品到服务全面提升质量。
沧州市长王大虎还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为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率先”设定了目标,提出要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逐年提高,到2020年总量达到355亿元,年均增长11%以上。
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沧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连续突破100亿元、200亿元大关,达到210.9亿元,年均增长18.2%,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也在稳步提升。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