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死在疆场 精神活在书上 徐光耀:我的终生抗战(3)
抗战时期的徐光耀
闻章:您是当年入党。支部嫌您年龄小,我还记得您说过的话:牛大马大,能打鬼子吗?
徐光耀:那是1938年冬天,参军半年多了。前一天行军到半夜,又闹肚子,没睡好。这天午后在房东家睡沉了,激灵一下醒来之后,知道晚了。爬起来之后,见东厢屋子正在开会,怕别人看到我迟到,就悄悄进去听。人们见到我,眼神很诧异。一个叫金保的问:“徐光耀,你来干什么?”我不想理他。他又问了一句,我就说:“你们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另一个人说:“你知道我们在开什么会?”我说:“你们开什么会,我就开什么会。”大伙儿就笑,说他们开的是党员会。我说:“你们开党员会就不让我参加了?”他们说:“你还不是党员。”我一听就急了,把身后的门板靠得当当响,嘴里喊道:“竟说我不是党员,我都参军好几个月了,竟说我不是党员!”一位文书忙把我拉到一边,给我解释。我这时候才知道还有党员非党员之分。我得入党,于是我也写了申请给指导员。指导员正蹲在那儿捉虱子,接过我的申请书,看着我:“你才多大呀?”我怕他嫌我小,于是我就说了:“牛大马大,能打鬼子吗?”很快,我就入党了。
闻章:《小兵张嘎》中有人嫌张嘎矮,张嘎说:“电线杆子高,杵在那儿木头一根!”看来这话也有来历。
当八路的时候,没想到日后当作家,但却真当了作家,且还是大作家。好多人想知道您是如何开启创作之路的,文学爱好是从何时开始的?
徐光耀:从小喜欢故事。父亲会讲,讲书讲戏讲笑话。《岳飞传》《三侠剑》《包公案》《施公案》等,民间这些书,我都搜来读过。这些定然也有影响。参军之前,在老家上过四年私塾,认了一些字。到了部队,行军打仗之外,就是学习,学习政治,学习军事等。在房东家有时也能见到闲书,《聊斋志异》《西游记》《老残游记》等,以及鲁迅、茅盾、冰心等人的书,都是在这里那里的房东家搜来看的,我还随身带着一本字典。我先当通讯员,后当文书,知道文字的重要,喜欢文字,比如记日记、写信,还有在锄奸科的时候,我还写过布告。再就是给报纸写战地通讯。从1942年开始,我写了不少的通讯,登载在《火线报》《冀中导报》《团结报》等报上。比如《猛将王峰》《攻克码头李》等。还有行军途中,跟战友比着背诗,一人一首地背诵。也写诗、顺口溜,比如那首《雪夜行军》,就是见景生情之作。这是很自然的事,甚至连锻炼文字的意识也不是太明显,说自觉锻炼文字是过后的概括,更没有想到日后当作家。作家多高啊。到后来,特别喜欢文艺,闹着跳槽,到战地剧社去,也不是要当作家。直到上了华北联大,见到陈企霞、艾青、严辰等作家诗人之后,才有了当作家的自觉。这时候,已经是抗战胜利之后了。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