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新探索④】“老供销”补短板打好服务牌(3)
近日,永年县大北汪供销社送农资到田间地头。照片由省供销社提供
创新服务模式,解决农业生产经营新问题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儿,但在省内一些农村,“谁来种地”却成了新问题。
曲周县河南疃镇的基层干部就曾经为这样的问题苦恼过。在当地,几乎每家每户都在搞自行车配件生产加工,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在厂子里务工,种地的微薄收入已经很难吸引他们。
这样的现象不止发生在曲周,省内许多工业不发达的农业大县,也面临着年轻人大量外出务工、远离土地的现实问题。
曲周县供销社注意到了这样的问题,并尝试改变——通过土地流转把农村土地集中起来,成立专业合作社,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实现农产品生产标准化、规模化。
像曲周县供销社一样,河北许多基层供销社开展了“土地托管”业务,在他们的帮助下,农民增产增收,村里纠纷减少,实现了农民、村集体和供销合作社“三赢”。目前,全省供销社系统已在45个县(市)开展土地托管试点。
中央在《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当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适度规模经营正在稳步发展,迫切要求发展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
认识到这一发展趋势,邓沛然表示,这意味着,供销社需要在更广阔的领域发挥优势,这是为农服务的需要,也是供销社自身发展的需要。
进一步完善社会化服务模式,在平原地区,我省供销系统依托基层社和农资经营龙头企业,积极推进合作式、菜单式、托管式农田服务模式,引领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实行精准化投入,标准化生产,促进传统农业生产向现代化模式转变。
而在太行山浅山区,省供销社则通过“大园区、小业主”的运作方式,大规模、整体性开发荒山荒坡10万多亩。
在涿鹿县,县供销社则将物联网技术服务模式在全县推广,实现了农业精准化投入和标准化生产。该县益林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介绍,该合作社34个大棚、80多亩基地全都用上了智能化管理模式,新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得他们的收入比原来增加了30%以上。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