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新探索④】“老供销”补短板打好服务牌(2)
近日,河北省农产品电子交易中心工作人员正在进行交易。
农民们可能不知道,流通服务是供销社的老本行,在河北,供销社改革首先思考的就是如何适应商业模式和消费方式深刻变革的新趋势。
“种种现象表明,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的渗透和扩张,消费者对消费需求的新变化,无不对包括供销系统在内的传统流通企业带来新的挑战和压力。”在今年初全省供销系统的一次大会上,省供销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邓沛然向所有与会者分析说,面对新形势,如果依然凭借老经验、固守老传统、延续老方式,很难跟上这种变革。
邓沛然眼中,供销系统在流通领域的短板,体现为“经营思想、服务方式和营销策略大部分还建立在过去物资短缺、交通运输不便、信息传播不发达的基础之上。”
着眼补足短板,解决农民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农产品卖难问题,2013年7月,省供销社发起成立了全国供销系统唯一的省级农产品交易平台,推动农产品销售由“扁担”向“鼠标”转变。
打开河北省农产品电子交易中心“农交汇”网站,宽城板栗、怀来葡萄、内丘苹果等农产品琳琅满目,几乎就是一个河北名优农副产品的展销会。省供销总社农产品电商公司的一位负责人介绍,目前,这一平台已在全国发展会员服务中心和代理商2000多家,交易商1.3万家,今年上半年完成交易额200多亿元。
当“互联网+供销社”这一新的流通平台搭建起来,一个个“网上供销社”随之诞生。而且,随着探索的进一步拓展,他们在农产品销售上还引入了O2O模式,线上订购,线下配送,开辟了农产品销售新渠道。这一方式还拓展应用到日用消费品流通体系建设中,在很多乡村,一些年轻人被聘为“村级电商服务员”,帮着农民从网上购物。
而且,更大范围的改革也借此推进。一手抓实体,一手抓电子商务,“百城购物、供销社超市”项目和“八方联采电商综合服务平台项目”也开始不断落地。
据介绍,省供销社将在两年内发展县级运营管理中心100家、乡村电商服务站2万家、新农村消费合作社2000家,实现全省行政村电商服务的全覆盖,有效解决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