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河北新闻 深度聚焦 正文

对话叶先扬教授:改变保守文化 促创新人才成长(3)

时间:2015-06-18 22:08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新闻纵深:导致这种差异的深层次因素是什么?

叶先扬:杨振宁教授曾指出,美国的教育哲学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教育哲学,在鼓励创新方面,存在着差异。其中美国的教育哲学鼓励学生拥有广泛的兴趣,指导学生开展不规则训练;而亚洲学生则多被要求关注狭窄的专业,进行重复的操练。美国的学生东跑西跳、活力充沛;而亚洲的学生按部就班、安安静静。美国学生勇敢、自信,甚至傲慢,但进取;亚洲学生则常伴随胆怯,缺乏自信,谦逊和退让。

两种教育哲学中,要说哪一个更优胜?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有一种说法是,美式教育对排在前30%至40%的学生有益,亚洲的教育对排在后30%至40%的学生有益。

人的一生都应做研究

新闻纵深:您是怎么教育自己孩子的?

叶先扬:家长不能替孩子选择他的喜好,必须要孩子自己选择。同样,家长也不能溺爱子女,处处替子女承担读书以外的杂事,而是要培养子女面对困难、处理问题的心理和智力能力。

我的基本认识是:要让子女上小学时,能自理身边简单的、读书以外的杂事,这是培养自理能力;中学时,要让孩子有自信面对困难环境与问题,这是在培养自信心;大学时,能基本自立,这样才能培养出将来独立的本领,并以终身学习为理念,进而发挥创造力,包括塑造人格魅力。这样的年轻人,不但能培养出健康的人生观、快乐满足的个性,并且拥有社会责任感,能成为一个全面的人。

新闻纵深:这对于国内的很多家长来说,似乎是一种理想状态。

叶先扬:其实做父母的,首先还需要理清一些认识。比如,人的一生都应该做研究——做妈妈,要研究怎样把小孩喂好;做爸爸,要研究怎样教育好小孩子,怎样对太太好;上班,要研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研究不是学者的专利,而是所有人都应该具备的状态。研究对方,研究自己,从而才能生活得更好。

我的太太是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的,以前在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从事生物化学研究,怀上小孩之后,就不再上班了。她想继续从事自己的研究,我告诉她,其实每天照顾小孩子也是研究,炒菜不也是化学反应吗?后来,轮到我的儿子有小孩了,她拿出了当年的育儿记录送给我的儿媳妇,我的儿媳妇是个外国人,她说:“你好厉害!”

新闻纵深:这种研究精神,您孩子身上也有吗?

叶先扬:我孩子动手实践的能力要强一些,大学期间,他取得了几项专利。这并非他有多优秀,因为在他的大学校园里,动手实践的学生很普遍。一些大学生自己“拼”汽车,而且每学期学校还组织比赛。

我家的汽车坏了,他就自己把汽车吊起来,拆了,搞得乱七八糟的。其实从小我就鼓励他这样去发展,因为当他想去了解内部构造和为什么的时候,我认为这是更有价值的事情。他可以借着课本的基础知识,然后去有计划地犯错,尝试创新,这才是最有价值的。

新闻纵深:您是说有计划地犯错对创新也是有好处的?

叶先扬:没错,我可以分享一个故事。一位从小学到大学一直拿第一名的华人学生,在留学麻省理工学院读硕士的两年与读博士的第一年,每门课都拿A。之后修的一门重要课程却只拿了B,他很沮丧地去见导师,导师却十分开心地恭喜他没拿A,跟他说:“我真是太替你开心了,从今日起,再也不必为拿A而念书。你总算可以放胆去做更重要、更有价值的事了!”学生问什么才是更重要、更有价值的事,导师笑答:“去创新,去有计划地犯错吧!”

相关新闻:

共享单车现身美国华盛顿 骑行费用为半小时1美元

传授直播技巧 一高校开设“网红学院”引争论

武汉一大货车同一地点加塞66次 扣分达180分

陕西千阳县师生上学途中被野蜂蜇伤

石家庄自行车环城赛周日开赛 部分路段将禁行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