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两会看变化】紧要之年,经济调速不减势(7)
“中国制造2025”引领传统产业升级
关于中国赴日游客抢购马桶盖和电饭煲的新闻成为今年两会上的热门话题之一,这引起代表委员们对“世界工厂”为何做不好一个小小马桶盖的反思。
“改变‘中国制造’的形象需要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代表委员们普遍认为,中国的制造企业还要学习德国企业那种一丝不苟的态度和日本企业精益求精的作风,政府也要加强市场监管,让更多质量好、服务完善、讲究诚信的品牌占领越来越多的国内市场。
不可回避,目前,中国制造业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知名自主品牌少和人口红利减退、生产成本激增、贸易壁垒渐多等问题。面对这一现实,如何振兴以制造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
答案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我国制造强国建设分为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专家解释说,“中国制造2025”是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即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立足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际需要,围绕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人才为本等关键环节,以及先进制造、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提出的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大战略任务和重大政策举措,力争到2025年从制造大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明确了当前中国经济转型面临的迫切问题是抓紧培育新的竞争优势,核心是依靠创新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司长冯飞说。
传统产业技术升级,一方面要积极化解过剩产能,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另一方面要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开发利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着力在一些关键领域抢占先机。凡此种种,都离不开“创新”二字。
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今年全国两会从创新体制改革、鼓励企业创新、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等三方面细化部署,前不久出台的《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又强调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核心位置。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