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张家口万全区紧抓“双特” 带动学生全面发展
河北新闻网讯(通讯员李旭东、康金)立足时代需求,面向未来育人。近年来,河北张家口万全区以“育特长学生,办特色学校”的“双特工程”为抓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学校内涵建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图为第三小学轮滑运动会赛前准备。
近年来,农村办学条件虽然得到全面改善,但教育教学整体水平同城区学校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农村教育逐步呈现出“留守儿童相应增加”“适龄学生相对减少”的“一加一减”新局面,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程度不高。万全区立足实际,着力打破传统教育观念,探索实施了“育特长学生,办特色学校”的“双特工程”。
“双特工程”立足学生天生禀赋,以发现学生特长、发展学生特长、成就学生特长为宗旨,以特色办校为载体,充分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彰显学校办学的多元性和个性化。按照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创建标准,通过开辟第二课堂、组建社团活动、开设特色课程等有效手段,逐步形成全区“学生有特长、教师有发展、学校有特色”的良好局面。
图为全区第二届冰雪运动会开幕式学生轮滑展示。
万全区出台《张家口市万全区中小学“双特工程”实施办法》,将“全面发展与特色办学”纳入学校年终考核目标,确保了“双特工程”在全区范围内的有效推广实施;实施“培养+激励+引进”举措,依托教师进修学校,引入4项省级送培项目和“青椒计划”培训项目,加强对音体美劳教师培训;加大表彰提拔力度,建立层层激励机制,对“双特工程”成效显著的学校,年终进行突出表彰;签约河北北方学院、张家口学院,将万全作为实践教学基地,引入专业大学生师资力量,丰富乡村学校冰雪、足球等特色课程;依托区体育协会开展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及冰雪运动进校园活动,加强学校体艺教学专业指导;引进“AI+体育教学模式”,疫情期间加强学生家庭体育锻炼;与北师大联谊组织暑期国学夏令营活动,依托区团委引荐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团队,为农村孩子搭建学习实践平台。
万全区将“双特工程”社团活动作为课后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区300余个社团覆盖学生1.3万余人,着力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充分利用乡村少年宫全覆盖,为农村学生开辟周末第二课堂,充实学生周末生活;创新寒暑假作业布置,加大实践作业布置力度和体育运动假期培训体验;给学生布置“三个一”实践活动作业,即要求学生学会一项冬季运动项目,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掌握一项劳动技能。三年来累计投资1000多万元,组织学生冰雪体验培训10万余人次,强化特色教育不间断。
张家口万全区邹家庄小学少年宫以“诚雅之韵”学校文化内涵发展为目标,图为“诚雅之遗”打棍社团的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练习非遗“万全打棍”。
万全区利用学校现有实验室、计算机教室等场地设施,将社团活动、科普教育和多媒体运用交汇开展;加大教育场地新建力度,建成农村小学常态化录播教室17个,引入互加计划美丽乡村公益课程,在12所农村小学开展“双师课堂”,补齐音乐、美术等课程资源短板;建成农村少年宫12个,搭建好农村学校“双特工程”开展平台;深入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建成校内滑冰场2个、仿真冰室内滑冰馆1个,并投资1000余万元,配置了模拟滑雪机、旱雪毯等冰雪运动设备;依托亚雄农业基地打造了生态农业、养殖业体验基地,依托万全卫城、杏花沟红色教育基地打造了地方文化传承基地,依托林语山谷主题乐园打造了冰雪运动体验基地,依托中煤机等企业打造了未来职业探索基地,形成“农业+”“工业+”“冰雪+”“服务+”等多形态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群。
万全区还将在深入推进“双特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机制,统筹各方资源,贯通课内课外,实施“请进来,走出去”全面育人新模式。打开校门,将专业俱乐部请进学校,构建资源共享、人才互补的双向合作机制,全面提升学校周末特色课堂教学质量;走出校门,让学生走入社会、走进自然,进一步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拓展课外研学、教学实践场所,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搭建良好平台。
来源:河北新闻网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