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农联体”让农民日子有奔头
白露时节,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群山脚下已是凉风习习,但位于该县龙王庙乡的双合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简称“农联体”)厂区内却是一片火热繁忙的景象。
49岁的维修工人李清林正在厂区内对各处设备进行巡查。生产车间内,他的妻子正在生产线上紧张地忙碌着。黄米面、红豆馅等食材在一双双巧手中变成一个个大小均匀、圆润饱满的黏豆包、窝头……经过多道工序的包装,运出大山,送到上海、北京、青岛等地市民的餐桌上。
每小时产出约6万个主食产品,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食物的天然味道,要纯手工包制,厂房内130多名员工为此全力以赴,其中20%的员工是周边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李清林家就是其中一户,如今他和妻子两人每月工资近6000元。有了这份家门口的工作,他很知足。
“厂区离家只有几里地,以前全家五口人靠我一个人外出打工挣钱,工资发放不及时,孩子开学前总得四处借钱。现在两个人按月领工资,去除基本生活费还能攒下不少,没想到在这大山里还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李清林说,现在很多人自家种植的作物都通过“农联体”销售,收购价高于市场价10%。去年他家种的黍子多卖了2000多元。
在秦皇岛,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加入“农联体”,日子也越来越有奔头。按照“农联体”的生产销售模式,村里的农业合作社在春种之前会与企业沟通,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种植,邀请高校的农业专家指导农民,并根据订单收购合作社的农产品。农民的产品不愁卖,企业的原料质量也有保证。
据悉,截至目前,秦皇岛市共建有16家“农联体”,涵盖粮油、肉鸡、生猪、蔬菜、葡萄、板栗等多个产业,总产值累计达到140亿元,直接带动农户35万户,帮助农民增收超过20亿元。
来源:河北新闻网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
- 1人民日报评论员: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
- 2【长城评论】追求美好生活还要一茬接着一茬干
- 3【长城评论】新职业时代,你也可能创造一种职业
- 4【长城评论】县委书记直播“带货”,路转粉儿了
- 5谱写新时代中国妇女事业发展新篇章
- 6新华社评论员: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 7【中国稳健前行】“两个毫不动摇”为经济奇迹奠
- 8【央视快评】牢记初心使命 赓续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