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地区新闻 石家庄 正文

盛满民心的幸福“天路”——井陉太行“天路”精神之心系群众、服

时间:2019-09-17 10:44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盛满民心的幸福“天路”

——井陉太行“天路”精神之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为民情怀

青山绿水前,青砖黛瓦下,老人们在一片祥和中闲话家长里短。几名游客背着相机,将美景收入囊中。这是近日记者在井陉县于家乡的“石头村”见到的情景,随着第五届市旅发大会的成功举办,井陉县的历史文化、特色风景吸引着广大游客,井陉太行“天路”的字眼更是频频出现在众人的朋友圈里,大家流露出的不仅是赞美,更多的是感叹。

心系群众、服务人民是井陉太行“天路”精神的核心要义。“‘人民性’是党的根本属性,‘为人民’是守初心的根本任务,群众支持是我们干事创业的最大底气。”井陉县主要负责人说,只要各级干部心里装着老百姓,把事干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就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也正是老百姓不计损失主动配合征地、迁坟,各界群众主动捐款捐物、自发出工出力,才有了22个月建成“天路”西线的奇迹,才有了100天内贯通“天路”东线的壮举。修“天路”、拆违建、美环境、办旅发,一场场硬仗打下来,让世人充分认识到了什么是“民心所向、胜之所往”。

●路通了 景美了

近日,记者驶上井陉县古村落旅游环路西线,12米宽的柏油路在山梁间延伸。路两侧层层梯田,绿意朦胧;巍巍古村,古朴沧桑。

路上,时而有载着游客的大巴车驶过,时而有驾驶私家车的游客,车停路边,远眺太行美景。

就是脚下的这条路,贯穿了微水镇、秀林镇、南障城镇、天长镇、于家乡、南王庄乡6个乡镇,串起了沿线“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区”27个村庄和多个革命历史遗迹、旅游景点,使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有机联系在一起,形成60余公里的旅游循环路,与沿线的井石快速路驿站、南良都驿站、栾家窑驿站、塔寺坡驿站、太行古镇驿站、史家驿站等6家驿站,共同构建起以中国唯一传统村落片区为核心的山地多彩自驾游综合体验基地,形成了一条美丽的“太行画廊”。它宛如游动的巨龙,翻山越岭穿行在太行山的崇山峻岭之中,将井石快速路、衡井线、井元公路、平涉公路、石太高速、元大线等“三横三纵”公路交通主干线连为一体。

石板房掩映在青山绿树旁,路边的向日葵笑脸迎客,即将成熟的果实挂满枝头……汽车行驶在井陉新修建的东环路上,车窗外,各种美景尽收眼底。在南王庄乡塔寺坡村,记者被塔寺坡驿站内古朴、精致的石窑建筑吸引。这些建筑历经百年风雨,古朴而沧桑。经过翻修,客房、餐厅、咖啡屋各种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吸引了不少游客。

“这条路,能开车、能骑行,还能漫步,徜徉在古村古树之中,陶醉在青山绿水之间,真让人舍不得走。”石家庄游客王秀芳说。“天路”虽然是按国家二级山区公路建设,但规划设计之初就为其注入了成为网红的“气质”:双向两车道,两侧预留了方便自行车骑行的红色车道,在视野开阔处设计了观景台,方便游客驻车揽胜。

开车走在这条路上,群山、密林、村落、梯田尽收眼底,古村古韵、山川景色和蓝天白云交相辉映,形成了一条“一带三舍串九景,寄乡情山居,忆梯田农耕,观山石林翠”的美景带。

是生路 是出路

“它不仅是一条旅游路,更是致富路、民心路和幸福路。”于家乡党委书记赵峰与记者交谈时,还不忘介绍“天路”背后的故事。

于家石头村名声在外,因为路不好走,致使旅游开发一直止步不前;大梁江村有一处完整的明清建筑群,有人称之为河北的“乔家大院”,由于山路崎岖坎坷,许多游客望路止步;“老虎火”是南张井村作火的技艺,2008年6月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它们全部处于全国首个“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区”内,却因交通闭塞,一项项非遗文化只能长期“藏在深山无人识”,村民守着金山银山过着穷日子。

修一条旅游路,让乡亲们吃上“旅游饭”,成了当务之急。

“2016年‘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区’申报成功后,县委、县政府就决定迅速启动古村落片区旅游路建设。”井陉县交通运输局局长范彦军告诉记者,然而,恰在这时,发生了“7·19”特大洪灾,井陉县遭受重创,灾后重建任务艰巨。而且,当时井陉县正处于经济下行、环保重压、转型阵痛期,财政十分紧张。

面对抉择,井陉县委、县政府果断确定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乡村为主体,依靠群众,发动集体力量,建设旅游环路,开发古村落资源,带动经济发展”的工作思路。

修路过程中,县委、县政府提出:“要修就要高标准,一步到位、不留遗憾。”沿途乡村两级干部也纷纷表示:“就是天大的困难也要把路修通、修好!”

修路,说起来简单,修起来却是千难、万难。

“对于修‘天路’,县里作了详细调查,修路决策完全从群众利益出发。而且,井陉县素来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好传统。再加上我们刚刚经历了‘7·19’抗洪救灾的历史考验,凝聚了‘打虎上山’的作风共识。”井陉县委主要领导在接受采访时说,他们相信,在新时代,大家依然能够发扬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把“天路”修好。

正是凭着全县各级干部强烈的责任担当,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井陉太行“天路”精神,“天路”工程如期上马、顺利推进,道路宽度从规划时的8米加宽到12米,标准从乡村道路提高到国家山区二级路标准。

客来了 民富了

“对山区来说,路就是生命!”大梁江村党支部书记梁瑞锁说,大梁江村虽然享有诸多荣誉,但是由于地处深山,交通闭塞、通讯不畅、基础设施落后,虽然名声在外,但是老百姓生活并不富裕。

“现在一个周末就有三四千游客,这是原来想都不敢想的。这条路给我们带来了跨越式发展的好机遇!”梁瑞锁兴奋地说,老百姓都在自家门口做起了生意,之前“运不出去”的土特产现在都成了“香饽饽”,村民的日子逐渐好起来了,大家的精气神都提起来了。

同样的感慨也出现在南王庄乡塔寺坡村村民高吉楼身上,今年68岁的他怎么也不会想到,闲置多年的破石窑还能派上大用场。该县以旅发大会为契机,修建旅游东环路。交通的改善让村子里的这些石窑洞由过去的“弃儿”变成了“新宠”,用来打造“吃喝住娱购”为一体的“天路”驿站,高吉楼也成为最早一批受益者。每次提起这件事情,老人的脸上都会笑开花儿。“路通了就是好啊,以后俺又多了一份收入。”

随着“天路”通车,缩短了井陉古村落片区与外界距离,畅通了与外界的联系。26个古村落全线车程,由过去的4小时缩短到现在的40分钟。交通最不便利的张井沟村,去趟县城由以前的1个多小时缩短到现在的30分钟;到直线距离1.5公里的大梁江村,车程由以前的2小时缩短为现在的10分钟。不仅年轻人开始常回家看看,老人们也开始走出大山。60多岁的张井沟村村民尹巧玲第一次坐上公交车去了县城走亲戚。她说:“这在以前,根本想都不敢想。”

“天路”通车,还吸引了更多井陉在外人员返乡创业,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记者在于家乡于家村于秀英家的农家院看到,来这里就餐的游客络绎不绝。小院里,锅碗瓢盆碰撞声、报单声、游客的欢笑声此起彼伏。“现在证明我们回村发展是对的,不用和家人分别,收入还比在外面打工挣得多。俺村好多在外打工的村民盘算着回来呢。”于秀英用毛巾擦着头上的汗水乐呵呵地说。

一路山水美景、一路民俗风情、一路访古探幽……依托这条“天路”,井陉的绿水青山正在一步步变成老百姓的金山银山。随着这条天路的延伸,一个个山区村庄悄然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迈进,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记者杜倩倩)

来源:石家庄日报

相关新闻:

石家庄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推出提质便民“十举措”

石家庄市区今年第二批保障房分配开始报名

石家庄裕华高速口ETC车道改造后投用

2019年石家庄市全国科普日活动启动仪式在元氏举办

石家庄高新区17家瞪羚企业名单出炉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