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地区新闻 邯郸 正文

“两山理论”在河北邯郸的生动实践

时间:2020-08-31 11:28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曾经的荒山已是葱郁绿洲,往日的矿坑变成了清波碧湖,多年的浓烟黄天已被丽日蓝天驱赶,昔日脏乱差的小村庄,如今绘就美丽的乡土画卷。如今的邯郸,好山水吸引游客万千,好环境引来亿元大项目。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经济发展同生态保护关系生动而深刻的论述。自2013年,我市提出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富强邯郸、美丽邯郸,“两山理论”就成为全市共识,落地生根。一座钢铁之城向生态之城蝶变,“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之路成为“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

修山治水换来满城拥翠

盛夏时节,市区西北15公里处紫山公园郁郁苍苍、鸟语花香,许多市民来此休息、避暑。而紫山,曾经是邯郸最为火爆的煤炭采掘区,在发展“高潮”时,无序的煤矿采掘使得山体千疮百孔、四野狼藉。

紫山的改变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启动的紫山修复工程,41家煤矿被关停取缔,原来的矿渣沟上建成30万立方米的紫云湖水库,植被覆盖率从2012年的16%提升至2019的95%,桃花谷、湖心岛等20余处景观遍布山岭。现在的紫山彻底从黑变绿变美,年接待游客量20万人次。

与紫山环境治理的同时,是全市展开的一场大规模生态修复行动。打造美丽邯郸,绿色是永久底色。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明确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修复作为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第一道工序,全面推进山水林田湖综合整治,出台《“绿美邯郸”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实施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治矿见痕、治山见林、治水常清,补齐生态短板。

作为资源型老工业基地,全市各类矿山数量一度超过3000个,长期乱挖乱采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难点就是重点,我市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决心攻坚矿山修复,峰峰修复破损山体16座,实现矿山变景山的跨越;武安对17处废弃矿山进行修复绿化、转型利用,综合治理率在50%以上……2016年以来,全市先后关闭固体矿山240个,高标准完成250个矿点治理任务。

除了矿山复绿,还要荒山补绿、城乡披绿。为增绿量、提绿效,实施沟域经济林建设、绿色廊道提升、深山生态修复等重点生态工程,把西部太行山区作为主战场,加快邯西生态示范区建设。每年营造林都在52万亩以上,累计完成营造林面积468万亩,森林覆盖率从2012年底的23.2%提高到2019年底的34.1%。

对城镇、村庄及周边进行绿化美化,打造精品公共绿地、城市公园、郊野公园、环城绿带,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22%。紫山公园、康湖生态文明示范区、九龙山矿山生态修复公园、肥乡东郊森林公园等生态景观亮点纷呈。

呵护青山,再造秀美水系。以滏阳河为主线,西部山区、中部城区、东部平原三区统筹,构建山区水源涵养区、城市亮丽水景观区、平原生态灌区的水生态格局。如今,永年洼湿地被打造成5A级景区,魏县梨乡水城、临漳七子湖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峰峰响堂水镇、武安南洺河生态河道、涉县清漳河湿地公园等26个水景观形成“一县一水景”。

好山好水催生“美丽经济”

涉县井店镇山峦叠嶂,许多村庄依山而建,刘家村就是其中一个。刘家村背倚象牙山蜿蜒穿行,金水河绕村而过。这里过去路窄难行,偏僻孤寂,村民靠山吃山,只能种些大豆、玉米维持生计。

如今走进小村庄,村在林中,人在绿中,廊道古色古香,石板路平坦整洁,民宿小院独具风格,村前山沟建起塘坝拦水,碧波荡漾。依托山水资源、花椒种植传统,刘家村改善村容村貌,打造了采摘游、民宿游、山水游等乡村旅游项目,来此观光的游客越来越多。人气带来财气,农家乐、特色民俗、小吃摊点、土特产品等小生意日渐红火,水果采摘、农事体验等活动大受欢迎,2019年,刘家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为做大产业,刘家村还包装整合旅游资源,成立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多年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村民腰包鼓起来,开始尝到产业发展带来的甜头儿。

把绿化攻坚行动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我市走出一条生态旅游富民强村的新路子。路通了,村美了,人居环境面貌日趋优美,如何把绿色真正变为“摇钱树”?各县区结合自身地域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突出景观,推进全域旅游,打造出一个又一个别具一格的生态宜居乡村。馆陶县“粮画小镇”寿东村、邯山区“千年枣园”小堤村、峰峰矿区“响堂水镇”东和村先后入选“全国十大最美乡村”,其中“粮画小镇”2019年更是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农耕体验、农业创意、乡村手工艺等农业特色产业蓬勃兴起,体验经济、电商经济、民宿经济等一批新经济新业态破茧而出。

同时,各地注重产业与周边生态共融共生,不断探索发展特色产业,充分发挥核桃、花椒、苹果、梨等传统果品生产优势,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建设高标准林果基地。近年来,我市通过扩基地、扶龙头、建园区,一大批特色产业乡镇、绿化精品村和林果专业村纷纷涌现。魏县制定三年发展密植梨规划,种植秋月、红香梨等品种1万余亩,邱县发展文冠果、丝棉木基地1.5万余亩,临漳县千亩林下油牡丹、成安县林下养殖等效益显著,肥乡区种植葡萄、苹果、梨等优质林果,形成林果生产规模化、区域分布科学化、生产经营产业化新格局。

山青水秀乡村美,处处都是好风景。我市坚定生态优先的信念,把绿色美景变成“产业”、将“美丽”转化成“生产力”,让村庄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生态产业化有效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美丽经济”焕发勃勃生机,群众实现增收致富。

蓝天碧水激活“绿色动力”

位于磁县西部的天宝寨景区,悬崖栈道腾空而上,奇峰秀岭尽收眼底。短短三年,这个位于太行深处的矿区换了妆容,还成为今年市旅发大会的承办地之一。谁能想到,这个风景秀丽的景区是由一家全国煤炭百强企业转型后打造而成。

2017年,正式关停的磁县申家庄煤矿组建了申美集团,充分利用矿内和矿外优势资源,将煤矿转型与生态修复、全域旅游、乡村振兴相融合,在“旅游度假、生态农业、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多点开花,迈向由“黑”变“绿”的发展之路。前不久其荣获全国四星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成为我市唯一入选企业。

申家庄煤矿的成功转型正是我市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打造富强邯郸,生态环境是竞争力,绿色发展是必由之路。

我市贯彻落实“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的重大战略要求,积极治污染、去产能、上项目、优布局、快发展,留住蓝天白云,实现绿色转型。

2013年以来,全市打响蓝天碧水保卫战,以“煤、气、尘”治理为重点,开展拆锅炉拔烟囱、降尘控煤等行动治理大气污染;创新“河(湖)长”机制,全流域、多领域,分类施策水污染治理;实行企业错峰生产、主城区散煤清零、农村散煤治理等措施,确保把煤耗降低;推行清洁生产,对全市钢铁、焦化企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以环保倒逼工业转型和产业升级。

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化解过剩产能。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探索创新压减方式,加快钢铁企业减量重组、提升改造、退城进园,不折不扣完成钢铁、煤炭、焦炭、火电行业去产能任务,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截至今年5月底,我市PM2.5平均浓度67.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9%,改善率全省第二。

山青了,水绿了,天蓝了,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推进新兴产业快速崛起的绿色引擎。2012年以来,我市连续9年开展集中开工、集中签约、集中观摩活动,把环保条件作为项目引进的硬杠杠,以项目支撑产业、以产业引领发展。2019年,实施省重点项目56项,数量连续五年居全省第一,总投资1480亿元,实施市重点项目300个,总投资4230亿元。

如今,我市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主导产业已由过去的钢铁、煤炭、电力、建材“老四样”,变成精品钢材、装备制造、食品工业、新材料、现代物流、旅游文化的“新六强”。去年8月,又确定了“532”产业规划,提升优势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随着工业气质的改变,邯郸的蓝天白云日益增多,当地人在介绍邯郸时,提“钢城煤都”的少了,说“绿色生态”的多了。

从“钢铁围城”到“森林围城”,环境生态优势正成为经济优势,推动着我市转型升级、高质量绿色发展。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邯郸步履坚实笃定,让“绿水青山”越来越美,把金山银山越做越大。(记者成军刚、刘敏)

来源:邯郸日报

相关新闻:

河北邯郸首批青年拔尖人才人选名单公示

河北邯郸新型消费释放经济活力

河北省第四届(邯郸)园博会将于9月16日开幕

河北邯郸市委召开常委会(扩大)会议和全市领导干部大会

河北邯郸举行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仪式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