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河北新闻 社会民生 正文

学王新法用“三心”赢“一心”【长城时评】

时间:2017-03-03 13:18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一边是石家庄,旧称石门,一边是地处湘西北的石门县。因为一名退伍老兵,两个远隔千里的“石门”紧紧联系在一起。64岁的石家庄人王新法,义务到石门县薛家村扶贫攻坚,他把这里当做“第二故乡”,最终累倒在扶贫攻坚战场上。(3月1日《河北日报》)

  臧克家在一首诗里写到“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倒;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王新法永远的去了,但他永远会活在人民心中。群众不会忘记他,党员干部更会牢牢记住他,以他的精神为指引,将有更多的“王新法”与贫困群众一道攻坚克难,最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王新法用“三心”赢得了“民心”,值得每一名党员干部深思与学习。

  真正关心。王新法是一名退伍老兵,转业后在石家庄公安局工作。2013年正式退休后,本可以颐养天年,他却想着找一个特别需要帮助的村子扶贫,就这样在薛家村开始了艰难却坚决的义务扶贫工作。面对交通不便,资源匮乏的现状,王新法和他的团队到薛家村干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村里树起了“精气神儿”。得知抗战时期,在薛家村68名红军战士誓死抗战,英勇就义的故事,他把烈士请回家,让老区的乡亲们有了精神寄托,把老百姓的精气神提了上来,把老百姓的发展意识带了起来。

  毫无私心。一个河北人,跑到湖南省的一个贫困村去扶贫,而且还是自掏腰包,这不仅让听说这事的人充满了疑问,即便是薛家村的人也不理解。但在将近四年的时间里,王新法拿出了自己的64万元积蓄,为村里架桥、修路、建烈士陵园、发展生态园,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用生命践行了自己的诺言:生为薛家村致富谋出路,死也要留在这里俯瞰群山。是什么支撑着王新法?他自己这么说:因为我们是有信仰的共产党人,因为我们是忠于祖国和人民的军人!

  不怕操心。“他为老百姓忙前忙后的……成天说我要身先士卒……”在遗体告别现场,王新法妻子孙景华哭着说。在薛家村3年多时间,“名誉村长”王新法带领他的团队干实实在在的事,修路、架桥、寻找水源时永远身先士卒。对当地各项事业发展,从规划到投资,从引进技术到打造品牌,他都亲力亲为。一座桥的预算至少15万元,但是王新法连图纸都自己看,凭借精打细算,愣是15万元修了6座桥。王新法在薛家村干成的事,堆积起来就是一座山,一座伫立在村民心中巍峨挺拔的山。

  赢得民心。王新法去世的噩耗传开,村民们赶至现场,失声痛哭。在他出殡的日子,沿途经过的地方,站满了自发送别的群众。当地媒体评价说,王新法不曾拿走薛家村一针一线,不曾因事业艰辛而中途退却,可他却拿走了村民的心。相信这对他来说,已是至高的荣誉。对一名党员干部来说,当盖棺定论之时,能够得到群众的认可与爱戴,才无愧于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

  王新法倒在了扶贫路上,但是王新法身上的精神不倒!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让我们踏着王新法同志留下的足迹,用“三心”去赢得“一心”,取得脱贫工作的更大胜利。(苑敏花)

相关新闻:

以王新法为镜 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长城时评】

王新法是知恩图报传统美德与时代价值完美契合的践行者

扶贫路上需要“王新法精神”引领【长城时评】

家人眼中的王新法:矢志不渝 千里之外“拔穷根”

“百姓喜爱的好官”李双星:雷锋精神为我指明前进方向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