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业巨头缘何青睐奥运营销(2)
奥运提供世界舞台,斥巨资剑指“走出去”
“合作共赢走出去,做开放产业。”圆桌会议结束之后,D20企业联盟发布《中国奶业振兴宣言》,在近600字的宣言中,“走出去”是其重点内容之一。
“奶业三巨头”拼杀里约奥运会,也剑指“走出去”。
“奥运会是各大品牌借势营销的高规格赛事,因为面对全世界的观众,从企业角度来讲,奥运会也是其推动国际化的利器。”中国品牌研究院营销专家朱丹蓬说,营销界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在通常情况下投入1亿美元,品牌的知名度可以提高1%,而赞助奥运,投入1亿美元,知名度则可以提高3%。
“奥运会是企业品牌不能错过的‘黄金营销期’,而奶业又恰巧与运动、健康的概念很匹配。”有参会专家告诉记者,随着我国奶业重振,一些行业龙头品牌也进入布局海外市场的扩张期。
刚刚升至世界奶业第8位的伊利,率先尝到了奥运营销的“甜头”。
据了解,伊利除了多年赞助中国奥委会之外,2006年起,还相继签约刘翔、郭晶晶、易建联和国家田径队、羽毛球队、乒乓球队、跳水队、艺术体操队等作为品牌代言人。
2008年北京奥运会,伊利成为北京奥运会乳业赞助商,并以2008万元的价格购买了央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闭幕式前后的4条15秒广告,创造了中国广告单价之最。2012年伦敦奥运会,伊利独家冠名“奥运奖牌榜”,并发起“一起奥林匹克”系列传播,同时在伦敦买下400辆红色双层大巴的车身广告,吸引了大量的关注。
根据专业调研机构益普索的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连续宣传后,消费者对于伊利的品牌认知度及购买意愿指数分别达到了81.8和87.2,处于北京奥运会食品供应企业之首,高出购买意愿指数排名第二的可口可乐6.2个百分点。在2012伦敦奥运会结束之后,伊利的品牌美誉度提升效果为24%,购买意愿也提升了23%。
高平台、高回报,无疑是奶业巨头不惜斥巨资打响“奥运营销战”的一个主要原因。但追问此次奥运会营销到底投入几何时,三大乳企负责人都避而不谈。
据2015年年报显示,伊利销售费用为133亿元,同比增长31.6%,原因是“市场竞争激烈,本期投入的广告、导购理货等营销费用增长所致”。而蒙牛在2015年的广告及宣传费用,也达到了41亿元。光明的销售费用也高达53亿元。
在里约奥运中的完胜,也使意欲加码“走出去”的光明继伊利之后第二个迈出了大规模海外扩张的步伐。
前不久,光明乳业董事长张崇建应邀参加了新西兰总理访沪商业交流午宴。几天后,又迎来了以色列驻华大使与以色列驻沪总领事等一行贵宾。
其实早在2010年11月,光明通过增资收购新莱特,成为国内首家海外收购的奶企,三年后,新莱特乳业成功在新西兰证券交易所IPO,其海外收购成为了一个成功范本。
朱航明向记者表示:“通过奥运营销走出去,光明乳业将放眼全球,实现全球化布局,这也是光明乳业新三年的战略规划。”
行业困难时期,营销要做到“投入小,又讨巧”
“据统计,我国奶业品牌营销费用已占营业额的8%,在我国食品类中最高。”圆桌会议召开间隙,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向记者表示,“高昂的营销费用加剧了企业的负担。”
据介绍,近年来,国内奶企品牌营销费用逐年增高,企业用在里约奥运会上的品牌营销费用比伦敦奥运会高出近40%。
“一来,企业亟须塑造品牌形象提振国内消费者信心,二来,无论企业还是媒体,胃口大了,低不下来。”分析业界不惜斥巨资进行品牌营销的原因,李胜利认为,“奶业巨头的‘烧钱’营销不可持续。”
一边是愈演愈烈的品牌宣传比拼,一边却是近十年来最困难的奶业形势。
“目前我国奶业发展进入极其困难的一个阶段。”中国奶业协会会长高鸿宾在今年6月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奶业大会上说,突出的困难有三:一是奶价低。目前大型养殖场的生鲜乳收购价格同比下降了10%,小规模的养殖小区(场)生鲜乳收购价格同比下降了15%。二是卖奶难。受消费下行压力,乳品企业限收生鲜乳,限收量约占生鲜乳生产总量的10%。三是亏损大。据监测,奶牛养殖亏损率达到50%,而且亏损情况继续蔓延。
相关调查显示,去年以来,国内几乎所有的奶牛养殖企业都遭遇亏损,近半加工企业业绩下滑。
“目前,我国奶业进入近十年来最困难的一个时期,若不能破解困局,恐将动摇以规模养殖为主体的奶源根基。”圆桌会议上,有一名企业老总直言。
困难形势下,奶企品牌宣传如何破局?
“品牌宣传上应有长远眼光,更加强调科普性,媒体也应给予奶企营销更多优惠。”李胜利建议。
在不少专家看来,奥运营销“大战”是奶企之间内耗的表现之一,不利于我国奶业稳步发展,也不利于“抱团”走出去。
统计数据表明,以往奥运会赞助企业达到赞助目的和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比例是1∶9。因此,有专家提出,奥运营销是把“双刃剑”,很多品牌通过广告赞助奥运会,有效地扩大了知名度,但有些企业“手段尚浅”,一旦出现失误,甚至引发破产倒闭。
“在开展奥运营销时,不应把目光局限在16天的比赛上,而应该结合奥运前、奥运中和奥运会后,进行广告、公关、线下活动、产品创新等系统的规划和宣传。应该做到即便在赛场之外,依旧能够借势奥运,且风险更低,回报也相对保险。”参加D20峰会的一名专家这样建议。
其实,近年来,国内奶企正在逐渐掌握“投入小,又讨巧”的品牌宣传方式。比如,今年,蒙牛启动了“牛到里约,跑动中国”健康跑活动,从5月到8月在全国各地跑满了100场。蒙牛总裁孙伊萍在启动仪式上表示,希望通过长跑向世界展示中国人健康向上的生活姿态。
“在我们眼里品牌战是持久战,是企业内功、实力的真实展现。强大的品牌根植于优秀的服务,先进的技术和可靠的品质之中。”蒙牛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品牌建设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对此,参加D20峰会的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谷继承说:“国内奶业龙头企业学会科学适度的品牌宣传方式,也有助于我国由奶业大国向奶业强国转变。”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