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新闻年鉴·世界】共同体(2)
6月14日,约2.5万日本民众包围国会抗议安保法案。
共同挑战
恐怖肆虐 冲突纷扰
2015年的世界,各种全球性威胁和挑战仍然层出不穷。恐怖主义成为贯穿全年的关键词。即将过去的一年,从中东到欧美,从亚洲到非洲,恐怖主义加速蔓延,“独狼式”袭击频现。同时,恐怖主义与中东问题、地缘政治、宗教问题纠缠在一起,千头万绪,情况极为复杂,中东也成为教派冲突、大国角力之地,烽火难息。中东地区内战不断与恐怖主义野蛮生长直接导致人道灾难和难民大潮。一年来,愈演愈烈的难民潮冲击欧洲大陆,也让世界揪心。
环顾世界,除了恐怖主义肆虐与地缘政治冲突,2015年日本政治右倾化加剧也引起世界警惕。日本通过安保法案,抛弃和平宪法,为海外动武松绑,无疑给亚太地区安全增加了不确定因素,同时其否认历史责任的态度也受到广泛批评。
2015年,危机似碎片满地,但也不应因此过于悲观。实践不断证明,世界不仅是利益共同体,更是命运共同体。有理由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国际社会一定能战胜一个又一个挑战,从而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巴黎恐袭史无前例
法国成为2015年恐怖袭击的重灾区,巴黎这个浪漫之都不时上演“悲惨世界”。1月7日,法国巴黎《沙尔利周刊》杂志社总部遭遇3名武装分子袭击。8日和9日,法国又发生多起恐怖袭击事件。除被击毙的武装分子外,历时三天的系列恐怖袭击事件共造成17人遇难。
旧伤未愈,新伤又起。11月13日晚,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在巴黎第10区、第11区以及法兰西体育场、巴塔克兰剧院制造系列恐怖袭击,造成130人死亡、300多人受伤。法国“史无前例的恐怖袭击”震惊了世界,各国纷纷对自身移民政策及如何防范极端组织、恐怖主义思想渗透展开反思,并加强安保措施,严防恐怖袭击。
百万难民涌入欧洲
2015年的欧洲,经历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难民危机,整整一年,共有约150万难民涌入欧洲大陆,数千难民在逃难中不幸葬身地中海。
此轮难民潮的起因,实为人祸而非天灾。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反恐”为名,强行介入中东国家内部事务,不但未能使这些国家收获“民主改造”的果实,反而打破了这些地区的既有秩序,产生政局动荡、经济恶化、教派和部族冲突加剧的糟糕境况,并最终引发涌向欧洲的难民潮。
一年将尽,相关国家仍就难民安置问题争执不下,相互推诿。难民潮正持续冲击着欧洲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稳定,更拷问着那些始作俑者的良知。
击落战机土俄交锋
11月24日,土耳其以“进入土领空17秒且罔顾警告”为由,在土叙边境击落一架俄空军苏-24战机。事件发生后,俄罗斯第一时间宣布遭“恐怖主义帮凶背后捅刀”。土方击落俄战机为俄扩大在中东地区的军事和政治影响提供了机会。军事上,俄立即宣布中断俄土两国军事联系,随即向叙境内增派战斗机,并迅速部署S-400防空导弹系统。随后,俄通过揭发举证土耳其与“伊斯兰国”勾结走私石油等展开外交攻势,获得法德等国家理解。2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对土耳其实行制裁的总统令,对土耳其实行大规模制裁。12月28日,普京又签署命令再次升级对土耳其的经济制裁。年末的土俄交锋令人始料未及,两国交锋实际是地缘政治冲突的延伸与大国博弈激化的反映。
日右翼强推安保法
5月15日,安倍政府将包括11个具体法案的安保法“打包”提交国会众议院审议;9月19日,无视民众和在野党的强烈反对,日本自民党和公明党组成的执政联盟凭借国会中的议席优势,在国会参议院全体会议上强行表决通过安保法案。
根据新安保法,日本可随时根据需要向海外派兵并向其他国家军队提供弹药运送、战机加油等后方支援,还可为他国军队运送核武器,自卫队可行使武力的范围从日本周边扩大到全球。
以行使集体自卫权为核心内容的安保法案是二战结束以来日本安保政策最重大的转折,日本从此彻底抛弃和平宪法和“专守防卫”国策,安保法案也被反对者称为“战争法案”。该法扩大了日本自卫队海外军事活动的内容和范围,增大日本被卷入或主动参与战争的可能性,把日本拖入危险境地,也会给亚太地区安全增加不确定因素。
7月22日,肯尼亚国家银行一家分行首次开设人民币业务。
共同利益
经济一体 合作共赢
2015年,步履蹒跚的全球经济仍未能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长期阴影,复苏乏力、势头分化,但国与国之间、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的互依之势越发明显,合作势头越发强劲。
更为开放和深度交融的世界经济让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改革变得迫切。2015年,全球经济治理呈现新貌。伴随世界经济新旧力量消长,治理机制与治理格局在变化中演进,在演进中变化。一年来的全球经济治理合作在金融、贸易、发展等主要支点积聚着新的共识。在多边领域,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和治理改革方案终获美国国会批准、人民币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世贸组织取消农产品补贴谈判取得重大突破……这些事件都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推动全球经济的融合、发展。
随着全球多边和双边贸易协定不断出台、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不断完善,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持续加深,也越来越成为以合作求共赢的利益共同体。
57国共建亚投行
2015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实现漂亮开局。
12月25日,历经800余天筹备,由中国倡议成立、57国共同筹建的亚投行正式成立,除了37个域内国家,包括英法德在内的20个域外国家也成为其意向创始成员国——全球迎来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将得到更多助力,亚太乃至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也迎来新机遇。
亚投行正式成立后,仍将“以开放性欢迎所有有意愿并接受《亚投行协定》的国家加入银行”。它的创建被认为是国际金融秩序的创造性补充与增益,给21世纪的全球经济治理带来新风。
IMF份额重新分配
临近年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份额改革获得美国国会批准。尽管这项2010年就已达成的改革方案被耽搁五年,但毕竟这一结果为全球金融治理至关重要的一项改革扫清了最后障碍。按照改革方案,IMF将增资一倍,新兴经济体获得更大份额和话语权,其中,中国在IMF的份额上升至第三位。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的份额都将跻身前十行列,新兴市场话语权大幅提升。
这表明,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将更多参与全球金融体系改革和发展,有助于消除当前国际金融体系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为世界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IMF总裁拉加德对此表示,这是加强IMF在维护国际金融稳定方面所起作用的关键一步,改革将为IMF增资,使IMF更加有效地应对危机,并通过更好地体现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作用来改善IMF治理。
SDR篮子再添成员
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批准将人民币纳入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人民币将成为全球五大储备货币之一。此举被认为是顺应全球金融治理演变之时与势而做出的正确选择。
同时为确保IMF、IMF成员以及其他特别提款权使用方有充足时间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变化,新的货币篮子将于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SDR的价值将由包括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和英镑在内的篮子货币的加权平均值决定。
IMF认为,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将使货币篮子多元化并更能代表全球主要货币,从而有助于提高SDR作为储备资产的吸引力。
迈过SDR的门槛后,国际储备货币的大门已向人民币敞开,人民币“入篮”还将有助于补充国际市场流动性,增加各国对外融资和支付的币种选项,分散货币风险,从而有利于维护国际金融稳定。
世贸谈判获得突破
12月19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落幕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取得重要成果,包括全面取消农产品出口补贴,成功结束《信息技术协定》扩围谈判等。世贸组织总干事罗伯托·阿泽维多表示,取消农产品补贴可以说是世贸组织成立20年来在农业领域最为重要的成果,《信息技术协定》扩围全面协议则是世贸组织近20年来达成的第一份有关取消关税的重要协议。这是对世贸组织谈判功能的认可,也体现了各方在谈判中的努力、创新和灵活度。
上述成果是在近年全球贸易额下降,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的背景下实现的,原本备受挑战的WTO多边贸易体制获得提振,反映出全球经济治理合作在关键时刻能够发挥关键作用。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