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破解要素制约——山东半岛篇(下)(3)
金融创新破解资金困局
如火如荼的蓝色经济区建设面临着巨大的融资需求。
有业内人士统计,到2020年,山东半岛要建成海洋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的蓝色经济区,估计固定资产投资需要超过32万亿元。
2012年2月8日,旨在破解资金困局的国内首支专注于海洋经济的产业投资基金——蓝色经济区产业投资基金(简称“蓝基金”)在济南市诞生。
据了解,“蓝基金”总规模300亿元,存续期15年,重点投向符合基金功能定位、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力的项目,特别是重点基础设施、重点产业和重点园区项目。
据了解,山东海洋投资有限公司、中国明石投资管理集团与正大集团三家“蓝基金”发起单位的股份比例为4∶3∶3,这样的股权结构意味着“蓝基金”并非单纯“官办”,而是融合了民间与国际资本。“蓝基金”的募集对象也多元化,主要为工商企业、投资机构、银行、社保基金、证券公司及其他投资主体。
值得关注的是,这支被寄予希望撬动上千亿元投入蓝色经济区建设的“蓝基金”从成立之初便受到政府和金融机构以及部分大型企业的广泛关注,山东省将一定规模的财政资金作为政府引导资金也安排进去。
截至目前,“蓝基金”已扶持了354个海洋领域重点项目,拉动社会投资1043亿元。
“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要素支撑领域的改革中,最耀眼的当数金融创新。”有业内人士评价。而“蓝基金”则是金融创新中的最大亮点。
除此之外,山东还专门出台《关于金融支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意见》,这也是山东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举动。目前,与山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支持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银行已达12家,大型保险公司6家。
“起步阶段,‘蓝基金’为蓝色经济区发展提供了足够支撑,青岛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则着眼于为蓝色经济区的长远发展提供金融支撑。”业内人士评价。
2014年2月,全国唯一一个以财富管理为主题的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落户青岛,财富管理成为山东推进金融改革的关键棋子,也为蓝色经济区吸引来更多金融资源。
据了解,青岛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目标是在推进财富管理与相关产业协同发展中,探索财富管理发展的新模式,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富管理体系。
统计显示,目前,青岛私人银行已有10家,管理资产超500亿元。国内第三支、山东首支规模为300亿元的人民币国际投资基金落户青岛。中信银行、建设银行、深圳证券交易所等金融机构总部均与青岛市签署了支持试验区建设的战略合作协议。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