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能忘却的“七七”(3)
9时30分,日方再度攻打宛平城和卢沟桥。负责具体防务的金振中带着两个连队,反击围攻铁路桥东端的日军,经过两个多小时激战,日军被击退到2华里之外,收复了铁路桥东段,战况稳定下来。
“在停战协议不断签订的同时,战斗也一直没有停止。因为宛平城和卢沟桥有坚固的城墙和石桥为依托,日军多次进攻未能得手,于是他们把突破口选在了卢沟铁桥和龙王庙一带。”谢荫明说。
16时,日方让中方代表出城谈判,遭到拒绝。17时,日方再次派人送信,发出最后通牒,提出中国军队限时撤退等要求。未收到满意回复的日军于18时5分炮击宛平城,战斗持续3个多小时,专员公署成为一片废墟,大批民房被炸毁。
王冷斋曾回忆一个细节,可见日本人的狡猾:日本派出的三个谈判代表步行进入宛平城时,用步履丈量了宛平城县公府大厅距离城墙的位置,然后将信息传给城外的日本人。谈判过程中,日本的第一枚炮弹就越过宛平城墙,准确无误地炸在县公府里,企图以武力胁迫中方退让。
中国人誓死不退。29军大刀队强袭龙王庙,不到2个小时就夺回了龙王庙阵地。守城中国军队打退了日军的坦克进攻,以血肉之躯,筑起让敌人无法逾越的长城。
抗战到底
卢沟桥和宛平城是出入北京的要冲,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七七事变’是在日本蓄谋已久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一点可以从事变的时间轴清晰看出。”谢荫明说,从“七七事变”整个过程来看,日本军队从蓄意挑衅到寻找借口,直至提出无理要求,得寸进尺,步步紧逼,超出了当时中方的容忍底线。事变爆发并非偶然。根据1901年屈辱的《辛丑条约》,日军获得了平津线一带驻军的权利。“七七事变”前一段时间,日军以丰台驻地不够居住为由,提出在丰台与卢沟桥之间修筑兵营和机场,遭到拒绝。之后,日军无视中方抗议,在卢沟桥附近加紧军事演习,由白天演习发展到夜间演习,由虚弹射击发展到实弹射击。
日本人为何如此想霸占卢沟桥?从当年的地图上可以看出:此时北平城事实上已三面陷入日伪包围,只剩西南面尚有29军驻防,宛平一失,平汉线被切断,北平将成一座孤城,守住卢沟桥,就是守住北平与中原的通道。
日军以演习为借口,经常到宛平城、卢沟桥一带活动,侦察地形,并多次与29军发生争执。进入1937年夏天,日军加大挑衅力度,战火已一触即发:当年6月,驻丰台日军一部以攻取宛平城为目标,不分昼夜进行演习。《金井武夫回忆录》记载,东京流传着“七夕的晚上,华北将重演柳条湖一样的事件”。
就在“七七事变”前一天的7月6日,日军不顾大雨泥泞在龙王庙以卢沟桥为目标进行攻击性演习。同时,一队日军要求通过宛平城到长辛店演习,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遂在城外进行部署,威胁守军,双方相持十几小时,日军退回丰台。
面对紧急局面,驻守北平的中国军队加强了戒备。谢荫明介绍,金振中对部队进行了针对性部署,面对日军的嚣张气焰,金振中要求全营官兵在吃饭前、睡觉前都高呼“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口号,以激励官兵守土抗战的斗志。
7月8日,“七七事变”第二天,中共中央发出通电:“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八年抗战,由此开始。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王博综合新华社报道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