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下的行业变迁 零售业将进“小时代”(4)
新闻延伸
传统百货业态持续走低
进入2015年3月以来,北京华堂商场已进入闭店前的打折促销阶段。该店将于4月1日正式关店,同时也是华堂在北京关闭的第四家门店。RET睿意德中国商业地产研究中心发布报告显示,自2014年一年多来,大型连锁百货已经和明确将要关店的数量达到38家,其中外资百货占比达到近六成,成为重灾区。“外来的和尚难念经”也是石家庄商业的怪圈。
2013年4月底,运营了一年多的台资大洋百货宣告撤出石家庄。同年8月,马来西亚百盛也告别了石家庄。作为省会服务业的龙头,北人集团也曾坦言自己已经进入“微增速”、“微利”时代。
河北省商业联合会有关负责人说,传统百货的品牌定位缺少特色,同质竞争严重,这也使得更多人将百货当做网购前的“试衣柜”。在品牌代购之外,一些互联网自创品牌也通过更快的上新频率获得大量粉丝,价格低、款式新为网购赢得更多口碑。调查显示,65%的网购用户表示通过网上购物减少了外出购物的频率。
与传统百货相比,购物中心则获得了更多年轻人的青睐。除品牌专柜经营外,购物中心提供的影院、主题餐厅、美食广场、儿童游戏区等项目完善了消费者的客户体验。购物中心专业研究机构iMall的数据显示,在全国范围拓展的百货公司中,转型购物中心的比例高达42%。今年1月底,河北日报微博曾爆料,2015年将会有6家ShoppingMall陆续开业。而这些商业综合体能否被完全消化,或者由于同质竞争而遭遇瓶颈,仍不得而知。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