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河北新闻 深度聚焦 正文

唐山大地震感人故事:40年前,废墟上的接生(2)

时间:2016-06-22 16:34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2001年,纪念唐山抗震25周年时,作为上海医疗界支援唐山大地震的代表之一,周娟华(右)曾回唐山“探亲”,第一次见到已长大成人的孙沪(左)。上海市委党史办提供

一次帐篷里的接生

在上海市虹口区一幢普通的居民楼里,记者见到了医生周娟华。

“那就是一场战斗!”92岁高龄的周阿婆回忆起那场持续近一个月的抗震支援,激动不已,眼角泛出泪花。

“那天是1976年7月28日,天气很热,晚饭刚吃了一半就接到医院的通知——唐山发生大地震,医院马上要组织医疗队开赴现场开展救援,让我马上做好准备去医院报到。”周阿婆回忆,“灾情就是命令,我立刻放下饭碗打包出发,连家人都来不及通知……”

“去救人!”紧急集合中,时年52岁的周娟华听到了这样的口号。

“听党指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当时都是这么想的。”周阿婆的眼神中依然透着那个时代的坚定。

一支40多人的救援队伍几个小时就组建完成了。从上海到唐山一千多公里路程,上海医疗队昼夜兼程。由于震中地区地质破坏严重,铁路线中断,上海医疗队乘火车到达天津后便转乘军用飞机飞赴唐山。

20个小时之后,周娟华所在的上海医疗队抵达了唐山灾区。

“全部都是瓦砾、废墟。到处都是尸体。味道很重!”

这是周娟华对灾区的第一印象。尽管她是经验丰富的医生,见惯了生死,但是眼前景象仍然令她错愕。

炎热、断水、断炊……一个个困难横亘在医疗队员面前。这种情况下,有计划的救援根本不可能,上海医疗队只能就地救援,见一个救一个。

“很多人都不行了!没有声音了。”周阿婆回忆,“天还在下雨,一排排的帐篷正在搭建……”

在自身基本生存条件都难以确保的条件下,队员们开始了与死神的赛跑。

1976年8月4日,凌晨时分,一位即将临盆的孕妇被人抬着来到医疗队的帐篷中。

“她是刚刚被从废墟里拖出来的,不停地大叫,马上就要生了!”周阿婆开始讲述一段惊心动魄的经历。

她马上为孕妇做检查,“她是难产,不停地叫,疼啊!”

由于地震造成的巨大恐惧,再加上数日未正常饮食,孕妇的体质十分虚弱,已无法承受分娩的巨大消耗。此时若不采取断然措施,极有可能再次遭遇生命危险。事不宜迟,周娟华决定,助产手术马上开始。

“当时条件的恶劣,今天你们年轻人完全无法想象。”回忆起40年前接生的场景,王月美觉得仿佛就在昨天,“没有手术床,天又刚下过雨,只能在泥泞的地上铺上报纸和塑料布,让孕妇躺平,我们都跪着、蹲着操作。外面下着雨,天很暗,帐篷的采光又不好,就让其他队员打着手电筒,我协助周主任助产。”

余震不断,周娟华和王月美跪在地上,不断给这位母亲鼓励。

“呼吸,用力!”“呼吸,用力!”……

周娟华是上海医疗队唯一的一名产科医生,她不能离开。从7时到14时,她整整在帐篷里跪了7个小时……

孩子终于出生了!

“我姓孙,你们是上海人,这个孩子就叫孙沪了!”孩子的父亲抹了一把泪,当下就给孩子取了名字。

相关新闻:

共享单车现身美国华盛顿 骑行费用为半小时1美元

传授直播技巧 一高校开设“网红学院”引争论

武汉一大货车同一地点加塞66次 扣分达180分

陕西千阳县师生上学途中被野蜂蜇伤

石家庄自行车环城赛周日开赛 部分路段将禁行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