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河北新闻 深度聚焦 正文

如何答好“圆珠笔之问”

时间:2016-01-27 07:06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蔡晓辉

三千多家制笔企业、二十余万从业人口、年产圆珠笔四百多亿支……中国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制笔大国,但一连串值得骄傲的数字背后,却是核心技术和材料高度依赖进口、劣质假冒产品泛滥的尴尬局面,比如,大量圆珠笔笔头的“球珠”就需要进口。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为何我们无法自主研发和生产一个小小球珠?(据《新华每日电讯》1月25日报道)

圆珠笔虽然小,却涉及制造业的许多环节:墨水研制需要化工业支持、生产设备涉及机械设计制造能力、球珠所用的特殊钢材则取决于钢铁产业的科技水平……在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圆珠笔之问”是一个必须回答的“中国制造业之问”。

制笔专家和企业负责人普遍表示,生产不了球珠不是因为技术有多难,而是没有足够的动力去研发。技术研发内生动力不足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二。首先是知识产权保护的不力:浙江光华文化用品有限公司曾经研发出一款新笔,但一夜之间,40多家企业都开始生产一模一样的笔,这款新笔不久就被“跟死了”。再者,上游产业与下游企业之间“各行其道”:一家小钢铁厂一天的产量,可能就够制笔行业消化一年,这就造成了制笔企业自己没有足够力量去研发、钢铁厂没有动力去研发的状况。

本月4日,李克强总理在太原主持召开的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座谈会上曾提及球珠之困,并强调调整结构要充分遵循市场规律,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解答好这个令制造业大国颇显尴尬的“圆珠笔之问”,同样也需要真正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用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保护企业的创新热情,用以企业为主体的科研创新平台充分满足市场的需求。

“产业的本体是什么?我认为是工匠文化、工匠精神。”几个月前,任正非曾在网上极力推荐日本制造业的“工匠精神”。眼下,不少中国制造业企业缺乏沉下心来钻研本业、追求产品品质的精神,其中一些更是抱着浮躁的心态寻求速成的捷径。这当中固然有文化的因素,但文化的生成,却需要“土壤”的滋养。当一个企业投入大量人力财力成本研发出来的产品总是迅速被“山寨”,我们又如何能奢望创新文化、工匠文化的形成?

圆珠笔的球珠问题,不独是制笔行业的困境,也是我国制造业很多领域都面临的问题。如果中国制造业连小小的球珠问题都难以解决,那么打造出“苹果”、“特斯拉”那样的高端产品或许就只能是幻想。现在,人人在喊创新,但解剖这颗小小的球珠,我们必须明确的一点是,从现在开始,必须做好科研创新大环境的营造工作。只有在一个企业能在创新中得到足够的回报、企业也可借力通畅的研发平台满足自己的技术需求的大环境里,“圆珠笔之问”才能得到正确的回答。

相关新闻:

共享单车现身美国华盛顿 骑行费用为半小时1美元

传授直播技巧 一高校开设“网红学院”引争论

武汉一大货车同一地点加塞66次 扣分达180分

陕西千阳县师生上学途中被野蜂蜇伤

石家庄自行车环城赛周日开赛 部分路段将禁行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