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集团军受阅方队:威武雄壮虎贲师(4)
9月3日,由第38集团军某机步师抽组而成的“东北抗联”英模部队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阅读提示
9月6日,驻保定的第38集团军某机步师400余名受阅官兵凯旋。9月3日,他们组成的“东北抗联”英模部队方队,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整齐划一的威武阵容接受检阅,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在欢迎受阅部队归来的仪式上,师长谭斯龙盛赞自己的官兵:“你们用实际行动续写了‘飞虎师’忠勇善战、创新争先的新篇章。”
作为我军的王牌部队,驻冀的第38集团军今年共组建了4支地面方队和1支空中梯队参加阅兵。近日,他们陆续返回驻地。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 董立龙 通讯员 李志涛
“让陆军飞起来,是新一轮军事的迫切需要”
9月3日10时40分许,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的分列式开始。
由第38集团军某陆航旅组建的空中护旗梯队,护卫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率先飞过天安门上空。
许多人还记得那一刻:蔚蓝的天空中,6架直升机护卫着国旗和军旗、20架直升机组成了“70”字样、7架教练机拉出了7道彩烟。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该旅旅长陈静江告诉笔者,在空中用时速180公里左右的直升机摆出“70”字样的队形,在陆航历史上尚属首次。
据了解,这一队形并不是最初的设计。改变始自进驻阅兵训练基地后进行的第一次前期训练成果演示。当时,陆航部领导提出,可否将队形进行细微调整,以求更加美观。
领导的话让飞行参谋李文江当场一愣,因为当时原队形已经训练成型,调整队形需要重新论证,之前多次训练形成的定位习惯也要随之改变。
新队形没有经验可借鉴,受领任务后,该旅领导班子就带领技术理论研究攻关小组进行探索:先研讨队形,而后地面摆练,再分组训练、梯队合练,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攻关,最后终于成功。
阅兵当天展示的队形,不仅难度超越了他们参加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首都阅兵的九机楔形编队,而且以“机群规模大、编队形式难、左右间距小、前后机距近”等特点,创造陆航发展史上的新纪录。
回顾最初的训练过程,该旅参谋长苏应山介绍,方队制定了一个阅兵总方案,各类阅兵保障计划8套,按阶段开展风险评估8次,梳理出风险点100多个,还制定两套飞行安全措施和4类特情处置预案。
据介绍,保持队形稳定,实现“米秒不差”并不容易。训练中该方队用仪表一米一米地掐距离、用秒表一秒一秒地卡时间,使编队间隔误差从几米下降到零米,到达时间误差也从几秒缩短到零秒,从而使编队的稳定性和精准性达到极致。
当“东北抗联”英模部队方队踢着正步通过天安门时,人们的思绪难免会回到那个“小米加步枪”的时代,那场战争,我们赢了。但如何在未来战争中赢得胜利?
受阅归来,空中护旗梯队将军领队陶炳兰的话一直响在官兵们的耳边:“让陆军飞起来,不仅是我们陆航人的梦想,更是新一轮军事的迫切需要。如果不能为明天的战争做好准备,就一定会吃败仗。”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