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会超越人类智慧吗?(2)
事实上,这样的隐忧早就在人们心底播下了种子。在不少科幻小说或电影中,都出现了人工智能机器拒绝服从人的命令的情节。《终结者》里的机器人杀手无比彪悍,让人恐惧;《坏机器人》里的Blinky受到小主人坏情绪的影响,发生错误、混乱并最终产生了毁灭性的后果。
对此,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张明路并不完全认同。在他看来,这些机器由人制造出来,软件由人类编程设计,它们是我们意志、意图的载体,本身并没有意志和意图,更谈不上操纵人类,“因此,机器人威胁论被夸大了”。
“计算机能赢过围棋九段高手,并不意味着计算机比人聪明。”张明路说,计算机程序体现的是设计人员的水平,设计人员将高手遇到各种情况的思路全部集合起来,这样计算机在遇到各种情况时都会以最快速度找出最佳解决方案。“而如果让一个围棋水平一般的设计人员设计一台机器人和人类围棋高手对决,肯定连一盘都打不赢。”
担忧与猜测都归结于:机器自身是否能真正“思考”。张明路举例说,比如一辆人工智能汽车会选择到目的地最短行程的路线,行驶过程中,人工智能系统会实时感知和避障,但这并非人类的“思考”。
“霍金提醒我们注意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并没有错,但最大的危害不是来自机器,更可能来自人心。”张明路表示,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带来的真正问题是在它落在坏人手里的时候,最该关注的是机器人设计者的道德。
他说,就像核电站和核武器之间的区别一样,机器人、人工智能领域的进步会给不怀好意的人带来新的工具,他们可以通过利用这些智能系统来伤害别人,这也许才是人类要面对的最大风险。“但我们应当有能力控制这些风险,并时刻准备应对挑战。”
在不久前举行的2015中国人工智能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谭铁牛也同样表示,任何高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虽然,人工智能现在还远不足以威胁人类生存,但其社会影响应该得到高度重视。未雨绸缪,建立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避免可能的风险,确保人工智能的正面效应。”
一个颠覆性的时代
——很多工作都将可能蒸发
机器人在厂房工作,在餐厅接待顾客;无人驾驶汽车穿行于街道;无人机来往于空中送货……几个世纪以来,人们都在预测有一天机器会取代人做一切工作。
一个颠覆性的时代,似乎即将在不久后来临。
国际机器人联盟(IFR)公布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约为22.5万台,其中,中国机器人销量高达5.6万台,同比猛增54%。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中国连续第二次蝉联全球机器人最大消费国。
国际机器人联盟还宣称,到2017年,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将在目前20万台的基础上,翻倍至40万台,占全球之首。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