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河北 不屈的抗战(2)
全面抗战中的敌后抗战主战场
“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就通电全国,呼吁:“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并且提出了“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的响亮口号。
河北地处华北抗战的前哨,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八路军挺进华北后,在河北及其邻省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将日军后方变为抗日前线,尤其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和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形成,提供了在敌后山岳地带建立根据地以坚持抗战的范例;冀中和冀南根据地的开辟,提供了在敌后平原地带建立根据地以坚持抗战的范例。这标志着中共中央关于在敌后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理论和决策在实践中获得成功。河北各根据地在华北敌后的建立,其首创意义和深远影响,正如聂荣臻同志在总结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时所指出的:“这在中国及全人类的历史上都是开辟新纪元的最光辉的一页。”
河北各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壮大,使河北成为敌后抗战的主战场,成为坚持敌后抗战的坚强堡垒和对日反攻的“前进基地”,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收复东北失地、建立巩固的东北解放区,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比如,在全面抗战期间,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共与敌作战3.2万余次,粉碎日伪军千人以上、10万人以下的“扫荡”110余次,消灭日伪军35.1万余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与敌作战3.1万余次,消灭日伪军19万余人,缴获长短枪近6万支,炮170余门,机枪1100余挺。
河北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反“扫荡”、反“蚕食”斗争,进一步完善了主力军、地方军和群众武装三位一体的人民战争军事体系,特别加强了地方军和群众武装,河北人民创造了地雷战、地道战(冀中、冀南各挖地道数万里)、麻雀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村自为战,人自为战,使日军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经过三年艰苦卓绝的反“扫荡”、反“蚕食”斗争,河北抗日军民扩大了北岳根据地,巩固了冀东抗战阵地,恢复了冀中、冀南根据地。这不仅牵制了大量的日军,使其无法抽兵北攻苏联,而且也大大缓解了国民党战场的战略压力。
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10至11日,朱德发布受降和实行全面反攻等7道命令。自8月9日起,河北军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转入战略反攻,向敌占城市和交通要道展开大规模进攻,收复了张家口、山海关、邢台、邯郸等170余座城市,使河北基本解放,还解放了河南省北部、绥远省东部、辽宁省西部等广大国土。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