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擦亮“四张特色名片”打造冀东南文化旅游发展高地(7)
三是强力打造红色文化景观。清河是革命老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特别是东野庄村,是清河第一个党员、第一个党支部的诞生地。党支部成立后,东野庄一直是中共直南特委的重要活动地点。冀南区党政军领导人杨秀峰、宋任穷、陈再道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留下光辉足迹。八路军129师七旅19团、在华日军反战同盟冀南分部、冀南财政干校等都在此地驻扎办公。东野庄在冀南抗战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素有“清河小延安”之称。东野庄村现存宋任穷、陈再道等工作旧址11处。通过修缮保护,东野庄抗日旧址已列入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野庄现已成为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光荣传统的抗战教育基地。
依托世界唯一的“华夏张氏祖庭”
大力发展“寻根游”
清河是“中华张姓的祖源地”,自古以来就有“天下张姓出清河”之说。上古时期,轩辕黄帝八战蚩尤而不胜,其第五子“挥”夜观弧矢星启发灵感发明弓箭,从而在第九战中一战“弓定天下”。因“挥”居功至伟,官封弓正,赐姓张氏,世居青阳(即今天的清河县)。著名学者钱文忠在解说姓氏起源时,就提到“华夏张氏祖庭在清河”。中华张姓,通连四海,根系清河。近年来,清河积极顺应世界各地张氏族人的殷切期盼,深入挖掘张氏文化,积极搭建联谊沟通平台,清河已成为海内外张氏族人的心仪之地、仰慕之乡,每年前来寻根祭祖的人络绎不绝。
一是强力打造“中国张姓文化之乡”。成立了“清河县张氏宗亲联谊会”,广泛开展对外联谊,与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英国、美国、加拿大、韩国等20多个国家30多个地区及港澳台、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建立了良好的联谊关系。成立了“清河张氏文化研究会”,建立了“中华张氏网”,编修《华夏张氏统谱》,对张氏起源、迁徙支脉和张氏古迹进行深度研究和考证,不仅出版了《张氏文化研究》《天下张氏与清河》等著作,还定期出版《天下张氏》期刊,不断加强与世界张姓族人的探讨交流。同时,对张氏传统祭祀仪式进行了发掘整理,将每年5月28日确定为清河“中华张氏祭祖节”,并将每年的4月、5月和10月确定为“祭祖月”,“中华张氏传统祭祀”成功申报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清河先后被授予“中国张姓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张姓文化之乡”。
二是建成了世界唯一、风格独特的“华夏张氏祖庭”。聘请上海同济大学古建筑专家常青教授设计的“华夏张氏祖庭”,构思源于原始的“明堂”意象,演绎上古祭祖建筑的“品”字形古风,由挥公享堂、谱石碑林、阙与望楼、碑廊等建筑组成。“挥公享堂”作为张氏祖庭的主体建筑形象,以黄河流域原始社会的酋长金字塔状建筑为原型,四周环水,象征远古明堂四周的濠堑,位于北面大庭的中央。谱牒纪功柱(张氏谱系柱阵)位于南面的两个小庭中央。小庭南侧入口为古风双门阙,大庭北侧有北阙,整个祖庭四角有望楼,整体布局恢宏、古朴庄重、秩序井然,将远逝的历史记忆与晚近的现代感完美结合,体现了“古韵新风”的寓意,全面展示5000年张氏文化的辉煌历程。华夏张氏祖庭不仅成为海内外张氏族人心中的圣地和重要的文化旅游景区,也成为清河展示城市形象的靓丽名片。同时,成立了祖庭管理委员会,负责景区的管理和组团游客接待。目前祖庭已被评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