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两会看变化】“一带一路”引领开放升级版(3)

去年7月,游客骑骆驼游览敦煌鸣沙山景区。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西北丝绸之路沿线省区巧打“丝路”牌促文化旅游发展。 新华社记者 陈斌摄
推进自贸区建设,引领国际贸易体制机制创新
新常态下,建设“一带一路”,形成新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需要为国际贸易提供新的环境,需要对外贸易体制机制上的创新。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2014年,中国扩展了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新设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
上海、广东、天津、福建等四省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把“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国家层面也致力于推动上述自贸试验区建设,并提出要在全国推广成熟经验,使其成为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举措。
自贸区接轨“一带一路”已经得到了业内的多方肯定。一般认为,自由贸易试验区能够在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国际化、行政管理简化等具体方面先行先试,为中国加强国际贸易积累经验。
福建省表示,要加快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而上海市也表示,加快建设自贸试验区,深化贸易便利化改革,实行货物状态分类监管试点,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实施国际船舶登记等制度创新。
2014年,中国与冰岛、瑞士自贸区启动实施,中韩、中澳自贸区完成实质性谈判。截至这一年,中国已签署自贸协定12个,涉及20个国家和地区,正在谈判的自贸协定8个,涉及23个国家。
“在对外开放方面,继续通过与发达国家建立更多高水平自由贸易区,可以扩展对外发展的空间。”有关专家认为,整体来看,我国与其他国家签订的自由贸易区数量还相对较少,质量还有待提高。
在更广阔范围内,申办“自贸区”热度不减。
沿海省份持续跟进,辽宁省提出,要积极申报大连自由贸易园区,支持营口建设中韩自由贸易示范区;山东则表示,深化中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进青岛自由贸易港区申建工作;广西提出,着力做好中国(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申报工作。
内陆省份也不甘落后,甘肃省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要加快兰州新区开发建设,积极争取设立自由贸易园区。陕西则表示,要扎实做好丝绸之路经济带自由贸易园区筹建申报工作。湖北则提出,要夯实申办内陆自贸区基础。吉林也提出,申请设立吉林自贸试验园区。
更多的省份则希望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开展“负面清单”管理试点,探索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框架体系。
“自贸区在选择定位上要有代表性,要有特点,同时还要有实力。第三批入围的地区可能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城市,中西部城市也有希望入围。”商务部有关负责人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表示。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