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地区新闻 邯郸 正文

河北邯郸稳定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时间:2020-11-09 13:54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近日,涉县清漳河两岸水稻逐渐成熟,乡间田野一片金黄,当地农民抢抓时节 收获水稻,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 申瑞华摄

作为全国农业大市,邯郸素有“冀南粮仓”美誉。近年来,邯郸坚持把稳定提升粮食综合产能放在首位,初步建成了区域化、规模化、集中连片的国家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全市连续9年跻身全国百亿斤粮食生产大市行列,多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称号。今年,小麦播种面积522.8万亩,平均亩产462.3公斤,同比增加13公斤、增长2.9%,总产241.7万吨,单产、总产在全省名列前茅。邯郸秋粮播种面积651.7万亩,比上年增加23万亩。据农业农村部门预计,全市玉米收获面积570.8万亩,平均亩产514.2公斤,总产预计达到299万吨。

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近年来,邯郸积极改善粮食生产基础设施条件,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从严执行不准非农建设占用基本农田(法律规定的除外)等“五不准”规定。按照国家统一部署,从2017年到2019年利用三年时间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两区”划定任务。邯郸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有关决策部署,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依托,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为基础,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1007万亩,其中小麦528万亩、玉米479万亩,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生产战略提供坚实保障基础。

邯郸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开展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行动。2011年—2019年,全市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达到530万亩,预计到2020年底将建设高标准农田565万亩。2019年,邯郸投入农田建设资金6.5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43万亩;2020年预计投入5.5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35万亩。

今年以来,邯郸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全面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截至目前,全市新建高标准农田32.85万亩,已建成项目区全部达到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抗灾能力强,既旱涝保收,又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粮食生产能力大大增强,为确保邯郸粮食总产增加作出了贡献。

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的一项战略性民生工程。2014年,邯郸被列为全省第一批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市以来,市农业农村局以季节性休耕、冬小麦节水稳产配套技术项目、旱作雨养种植试点、高效节水灌溉等项目为重点,深入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农业项目,大力推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农业节水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地下水超采得到明显控制,农业节水技术大面积推广普及,农民节水观念普遍增强。2016—2019年,邯郸累计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农业项目面积662.74万亩,总投资11.8亿元,总节水4.5亿立方米。2020年,邯郸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农业项目面积96.74万亩,总投资27900万元,预计节水8700万立方米,其中包括四个子项目,小麦节水品种及配套技术推广项目任务面积51.2万亩,投资3328万元,节水2300万立方米;季节性休耕项目任务面积39.54万亩,投资19770万元,节水5900万立方米;旱作雨养种植试点项目任务面积1万亩,投资800万元,节水220万立方米;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任务面积5万亩,投资4002万元,节水300万立方米。

强化科技装备支撑,推广关键技术

6月5日上午,省农机局在成安县辛义乡大郭庄村向红农机合作社试验基地,举办全省小麦开镰仪式暨“三夏”全程机械化作业现场演示会。开镰仪式后,与会人员观摩了“物联网+”全程机械化精准作业。今年夏收从6月5日开始,高峰期集中在6月8日—12日。邯郸参与夏收的小麦联合收割机达到19069台,其中引进2021台,高峰期日收获进度达100多万亩。

为深化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推动农业绿色发展,5月19日,全市化肥减量增效暨新型肥料示范观摩培训会议在曲周召开。与会人员来到曲周王庄村新型肥料试验示范区进行现场观摩,听取专家讲解施用含脲酶抑制剂型尿素复合肥减少氨排放的效果,介绍氨减排技术示范试验并演示氨挥发测定。市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指出,示范区取得了显著成效,氮排放明显减少,肥料利用率稳步提高,希望各县(市、区)以绿色发展为导向,扎实做好化肥减量增效工作。

小麦是主要口粮作物,事关粮食安全生产大局。邯郸强化科技装备支撑,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精准施肥、季节性休耕、旱作雨养等粮食生产关键技术,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96%以上。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从小麦备播开始,早谋划、早安排部署,督促农民群众种足种好小麦。市农业农村部门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制定印发了小麦播种技术意见、做好晚播小麦播种技术措施落实的紧急通知、早春管理技术意见和拔节期管理技术意见等文件,并及时督导小麦管理。从小麦备播开始,各级技术推广部门通过印发技术明白纸,专题培训、电视、网络、深入田间等多种方式宣传种麦技术,指导田间管理。邯郸连续9年实施节水小麦品种和配套稳产技术项目,带动了节水品种大面积推广,全市推广中信麦99、邯6172、农大399、观35、衡4399等节水品种380万亩,占全市小麦面积的72%,节水品种成为小麦生产的主体。同时,邯郸大力发展优质强筋小麦,推广种植师栾02-1、藁优5218、藁优2018、藁优5766、石优20等100余万亩。依托省小麦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邯郸在永年区、临漳县、魏县和成安4个县区开展小麦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重点开展强筋小麦品种物化补助,开展全程病虫害绿色防控社会化服务,推广强筋小麦和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区11.3万亩,推动小麦绿色高质高效发展。

其中,6月10日,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对魏县爱耕种植合作社小麦示范田进行实打实收,收获面积2.001亩,收获籽粒鲜重790.625公斤/亩,扣除杂质,折合标准含水量(13%),亩产771.65公斤,创造了今年全市小麦实收的高产典型。

优化布局,打造新的粮食增长极

临漳55.62万亩小麦已喜获丰收。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该县连续实施了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提质、新增千亿斤粮食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治等一系列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县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55万亩。品种运用推广、土地深耕、配方施肥等一系列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以及大中型农业机械保有量逐年增加,都成为小麦丰收的保障。在永年区,50万亩小麦就是通过远程数据监测系统,实时“把脉”麦田土壤墒情、苗情,以及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发布管理防治信息,为夏粮丰收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据介绍,“物联网+”成为邯郸各县(市、区)积极壮大数字农业新业态,依托互联网促进传统农业上线,推广线上线下融合的农业生产新模式,用“云服务”助力春耕夏作生产,不误农时,精准种田。

在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邯郸坚持“优化结构、改善品质、提高单产、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方针,发展两大优势粮食产业带,形成区域规模种植,为发展深加工、推行产业化经营奠定基础。在东部平原县区,邯郸以大名、魏县、曲周、临漳、磁县、永年等县区为重点,集中建设中东部优质粮食核心产区1000万亩,其中发展优质小麦产业带500万亩,发展鲜食玉米、甜玉米、高淀粉、高油等优质特色玉米300万亩。在西部山丘县市,发展以谷子为重点的西部优质杂粮产业带55万亩。同时,依托邯郸市惠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培育广平、曲周等为重点的马铃薯产业带7万亩;依托河北禾下土种业有限公司和邱县河北沐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培育磁县、临漳、邱县等为重点的脱毒甘薯产业带10万亩,打造新的粮食增长极。

示范带动,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我种了2000亩小麦,一台大型收割机一天就能收割100多亩,用上几台两三天就能收割完。”成安县向红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曹臣良介绍,今年,他们应用了小麦联合收获物联网监测技术,监测终端可以显示收获小麦的亩数、亩产量和总产量等信息,收了多少地,打了多少粮,一目了然。曹臣良说:“今年小麦长得好,平均亩产能达到500多公斤。”

今年“三夏”,永年区广府镇史堤村种粮大户刘军的种了2000多亩小麦繁种田,平均亩产600公斤,每公斤比普通小麦价格高出两毛多。今年春季,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农业生产遇到困难。刘军的介绍,疫情期间农资运输难,区里开设绿色通道;病虫害防治难,区里农技人员用微信“点对点”指导,他们采取植保飞防、四轮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喷药等给力措施,保证小麦丰收。

近年来,邯郸坚持把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全市累计流转土地312万亩,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5792家、家庭农场3969家,正在打造27个农业规模种植示范区,5个强筋小麦、1个杂粮杂豆、1个高油酸花生示范区,2个粮油类加工产业集群。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312万亩,土地流转率达到35.45%;其中,规模流转面积233万亩,规模流转率达到74.66%。(记者孟令卫)

来源:邯郸日报

相关新闻:

宏伟蓝图激发奋进力量

河北邯郸:高质量完成秋冬季造林绿化任务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在河北邯郸引起强烈反响

河北邯郸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数量居全省第一

河北邯郸1064个老旧小区改造全部完成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