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地区新闻 衡水 正文

特色果蔬富农家

时间:2019-09-03 04:33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特色果蔬富农家

——饶阳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促精准脱贫纪实

李国涛

初秋时节,走在饶阳县南北岩百里棚菜长廊大堤上,目之所及是一望无际、成方连片的“白色海洋”,大棚一个连着一个,排列整齐,这里是饶阳人脱贫致富的秘籍所在。

农民脱贫、生活富裕,关键在产业。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饶阳县发挥果蔬产业优势,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实施全程帮扶,让贫困户有效融入产业发展之中,实现了扶贫方式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带动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去年,该县实现贫困县脱贫摘帽,全县贫困人口由2014年71054人减少为912人,贫困发生率由29.72%下降到0.38%。

政策扶持,带动贫困户融入产业链

饶阳现常年种植设施蔬菜播种面积34万亩、葡萄播种面积12万亩,年产新鲜果蔬240万吨,产品畅销京、津、石等大中城市……这是饶阳推进果蔬产业扶贫的“底气”。

“果蔬种植在饶阳已成传统,让贫困户融入产业之中,是我们实现脱贫的关键。”饶阳县扶贫办主任王梦亮说,经过实地调研、集思广益,饶阳县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中心,提出了“政府引导群众干、合作社组织农户干、能手带着新手干、富人帮着穷人干”四轮驱动扶贫模式,科学编制了全县扶贫开发产业规划,谋划了占地100平方公里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五条果蔬产业带,制订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引导贫困户发展设施果蔬产业。

饶阳县索庄村村民李想,以前母亲患病、孩子上学,全家就靠他一人挣钱养家,一年下来的收入勉强养家糊口。这样的生活条件,让李想守着“黄金产业”而无可奈何。

2015年,李想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在各级扶贫政策的扶持下建起两个蔬菜大棚。对于这份来之不易的事业,李想不敢有丝毫怠慢。他每天起早贪黑,一天到晚吃住在棚里。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辛苦劳作,一年后李想见到了效益,当年就增收1.5万元。

现如今,用种大棚挣的钱,李想购买了一辆小货车,搞起了蔬菜运输。大棚和蔬菜运输的收入,让李想一家的生活越来越好。“没有党的好政策,就没有现在的富裕生活。以前想干不敢干,现在只要想干政府就帮着干。”李想说。

靠着扶持引导富裕起来的贫困户不只李想一家,饶阳县北马村的刘爱星也是较早种大棚受益的村民,他告诉记者,他通过种植大棚,改变了一家五口人的生活状态。现在不光盖了新房,还买了小汽车。

谈起这些变化,在刘爱星看来,离不开村干部的带动和示范。北马村党支部书记刘振京和记者聊起当时村里建棚经历感慨颇深。“北马村没有种过大棚,一开始,村民不敢种,怎么办?那就村干部带头示范种,当年棚室亩均收入达到7000元,是大田作物收入的近10倍,这一下,大家看到了希望,建棚的热情被调动起来了!”刘振京说,群众抱团种大棚,让北马村从产业发展空白村成为了先进村。目前,棚室达到了900多个,设施葡萄种植面积达到2600余亩,每年为群众增收4000多万元。

党的好政策及李想、刘爱星的经历带动了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加入果蔬产业之中,2012年以来,全县共建成棚室13800个,发展小拱棚3570亩,4.83万贫困人口通过发展果蔬产业实现了稳定脱贫。“种上一个棚,当年就脱穷;卖完两棚瓜,小车开回家;一户三棚菜,小楼都能盖”,成为饶阳果蔬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的真实写照。

金融活水,激发扶贫户致富动力

“俺全家能脱贫,就靠这个大棚。今年葡萄行情不错,算下来一个棚能收入4万多元钱。”饶阳县杨各庄村贫困户刘战功一边干活,一边介绍说,“政府为咱指明了致富路,帮咱贷款,还给咱补贴,只要好好干就能过上好日子!”

刘战功一家4口人,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被列为贫困户后,刘战功想种大棚,但苦于没有资金,不敢尝试。得知这一情况后,驻村工作组主动与他沟通,利用政银贷款免息优惠政策,帮他申请了5万元贷款,建起了大棚。刘战功没掏一分钱就建起了2个冷棚,经过2年来的辛勤劳作,如今,他靠着种大棚,摘掉了贫困帽,走上了致富路。

发展产业离不开资金,没有资金产业扶贫就是一句空话。王梦亮介绍说,为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饶阳县成立了全省首家“服务三农金融中心”,推行“一棚一权”抵押贷款试点,探索创新了“政银贷”“政银保”“政融保”“小额扶贫信贷”等多个金融扶贫产品,建立了“10+1+1000”的金融扶贫机制(非贫困户获得每10万元的政府增信,至少带动1户贫困户每年增收不低于1000元)。

政策定好了,为让贫困群众贷款更方便,该县又创新开展“党建+金融”行动,把“两委”班子、支部战斗力强的村推荐为信用村,把经营能力强、信用状况好的户选定为信用户,被评为信用户的群众不仅贷款额度有保障,申请手续也更加简便。目前共筛选推荐信用村25个,推荐新用户277户,投放无抵押贷款685.08万元。

产业扶贫,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是很大的挑战。为帮扶贫困农户降低种植风险,该县又拿出90万元资金,实施了保险兜底政策,按照冷棚每亩230元保费、保额5000元,温室每亩480保费、保额10000元,大大提升贫困户的风险抵御能力。“现在我家的大棚都买了保险,如果出了啥问题,也不会太担心了。”刘战功高兴地说道。

近年来,饶阳县围绕果蔬产业发展,持续稳定投入金融扶贫资金。2016年以来,共为贫困户累计放贷2918.23万元,为企业发放贷款1.34亿元,有效提升了农户的发展能力。同时,他们还对贫困户建大棚给予财政扶贫资金补贴,大大调动了贫困户种棚积极性,实现了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多层保障,助力贫困户稳定增收

“葡萄采摘后,要加强秧苗管理,为来年打好基础。”与记者聊天时,刘战功接到该县农业农村局技术员张铁兵的电话,交代他棚室的后期管理方法。

从事大棚种植的贫困户,尽管有一定劳动能力,但往往不懂技术,不善管理。为此,该县扶上马送一程,采取“保姆式”跟踪服务,选拔科技特派员79名,开通技术服务热线,随时解答贫困户技术咨询,并与贫困户“一帮一”结对帮扶,定期深入一线指导帮助。

近年来,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一个个科技特派员始终活跃在饶阳广袤的田野上。“科技特派员可帮了我们的大忙。”提起科技特派员,刘战功伸出大拇指夸赞。依靠技术指导、对点帮扶,科技特派员已成为饶阳县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科技特派员扶贫,只是该县科技扶贫的一个缩影。脱贫攻坚以来,饶阳县强化科技指导,与中国农大、河北农大等20余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联姻”,组建设施果蔬研发中心和设施葡萄研究所,聘请专家学者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技术水平,以扶智、扶技增强“造血”功能;与河北农大合作,建立种植、养殖、实用技术网上视频培训平台,贫困户可以随时随地接受农业知识培训;与中国葡萄协会合作,研发应用设施葡萄早春促熟技术,此技术比原有露地葡萄种植亩均增加收益2—3万元,现已在全县12万亩设施葡萄种植户中全面推广。同时,他们还不断加大对新型农村实用人才特别是贫困户的培训力度,加快农业实用技术普及推广和农业科技成果在贫困村的转化,为精准脱贫加油助力。

让贫困群众依靠科学技术,把果蔬种好还远远不够。如何解决好销路问题,使群众辛苦种植的瓜菜卖上好价钱,才能让他们增加收益,提升脱贫的积极性。

每天清晨四五点钟,饶阳瓜菜果品批发市场车水马龙,每天进入这个市场进行交易的大小车辆有将近千辆,各种鲜菜琳琅满目。“饶阳蔬菜名声很好,销售行情一直不错,收购的蔬菜当天八九点钟就能运到北京、天津等地,非常受欢迎。”搞起运输的李想说起果蔬批发也是头头是道。

为做大做强果蔬产业市场规模,该县不断完善市场功能,以河北新发地物流产业园为载体,积极对接京津果蔬消费市场,在京津石等大中城市建立起销售网络,目前日供京津果蔬200吨。实施“互联网+”,搭乘电商快车,大力发展网络营销、社区农业、电子商务等销售方式,进一步拓宽产品销售渠道。积极开辟社区、机关等消费市场,探索专供配送渠道,定时供应新鲜果蔬。这几年,不仅传统销售渠道非常畅通,从产地到餐桌的线上订单也风生水起……”

饶阳的贫困户说起种植果蔬大棚,从来不会为卖不出去而担心。而且,随着饶阳蔬菜品牌越擦越亮,既好看又好吃的饶阳果蔬顺应消费升级大势,变“一产独大”向“三产融合、多产互动”转变,每年吸引3万游客到饶休闲观光、采摘游玩,进一步拓宽了贫困群众的增收渠道。

“脱贫不是目的,致富才是目标。”王梦亮说,他们将继续推广这一扶贫模式,完善措施保障,促进扶贫工作取得更大成效,帮助更多贫困群众走上致富道路,过上小康生活。


来源:衡水日报

相关新闻:

创新,创新……

风正一帆悬——衡水高新区上半年经济工作回眸

本周天气:白天有点晒早晚凉飕飕

衡水两地要通城际公交啦!

葡萄采摘欢乐多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