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地区新闻 承德 正文

改变落后村面貌的返乡能人——记平泉市嘎海沟村党支部书记王海

时间:2019-09-03 04:34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改变落后村面貌的返乡能人

——记平泉市嘎海沟村党支部书记王海

“要不是树苗不太好买,今年黄瓜棚都要改成樱桃棚。”种了十几年黄瓜的平泉市榆树林子镇嘎海沟村村民王福海,最近下定决心要和“老伙计”黄瓜说拜拜。

榆树林子镇黄瓜年交易量40万吨,是全国规模最大的黄瓜小镇。王福海有3个大棚,每年纯收入至少15万元,销路不用愁,收入有保障。曾“两耳不闻棚外事,一心只念黄瓜经”的王福海,哪来这么大的折腾劲儿?

这事离不开返乡能人、嘎海沟村党支部书记王海。

嘎海沟村是冀北山区的一个小山村,山多地少、产业薄弱,是榆树林子镇的一个落后村。2015年,王海从城里回村任职后,编村歌、定村训、聚民心;流转土地、开垦荒山、谋划产业。现在,嘎海沟村成了“明星村”。

●小山村为啥要升国旗

近日,嘎海沟村千亩大棚园区旁的小广场上响起国歌,20余名村民举行田间升国旗仪式。他们凝视缓缓升起的国旗,场面庄严隆重。

“每年‘七一’‘八一’‘十一’等重大节日,村里都要举行升国旗仪式,就是为了让大家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王海说。

59岁的王海,年轻时就举家进城,成了一名粮食部门职工。2005年下岗后,王海搞起农业种植,靠“南姜北种”发家致富。

乡亲们觉得王海是个能人,都希望他回村。2015年,王海回村并被选为村委会主任。“既然大家相信我,我要对得起这份信任。”王海下定决心,要让嘎海沟村变个模样。

发展产业、强村富民,上任伊始,王海准备大干一场,结果却遭了当头一棒。为流转土地搞产业,因为几棵树补偿问题,产业发展不仅搁浅,他左手小指还被一位村民打骨折。

王海意识到,强村不先强志,等于沙地起楼。不抓党建、筑堡垒,再好的法子,都是纸上谈兵。

2016年,嘎海沟村组建国旗班,许多人都说王海是务虚。“是谁带领咱们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是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把大家汇聚在国旗下,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决心和信心,发展才有不竭动力。”王海有自己的想法。

“通过升国旗仪式,把大家聚到一起,大伙儿一起分享种植经验,交流最新惠民政策,增强了集体意识。”王海担任护旗手,每次手持国旗,他心中都会油然而生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

去年11月,村民于名生的大棚水源不足,加上劳动力紧张,黄瓜秧旱得耷拉着脑袋。王海组织党员,为于名生的大棚安装滴灌,定期浇水,黄瓜秧重焕生机。

“百姓有困难,党员来帮忙。这话,我真信!”于名生说。

王海自己出资近30万元,建起了村民多功能活动大厅,定期邀请农技专家前来授课,定期组织文艺活动、评议村情村事。小村庄有了村规民约、村歌村训,这些点点滴滴不断浸润百姓心田。

群众心齐了、心顺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在村民心中形成了。“今年山上坡改梯项目修路时,占地29亩,没有一户村民提出要补偿。”王海说。

蔬菜大棚为啥越建越多

近日,嘎海沟村党支部书记王海(右)到村民孙淑梅家了解葡萄种植和销售情况。 记者陈宝云摄

榆树林子镇是远近闻名的黄瓜种植大镇,但嘎海沟村种黄瓜的村民没几户。

“以前只能到邻村建大棚。”村民于久水说,嘎海沟村各户的地东一条西一块,建个大棚要找10多家商量,有一家不同意,棚都没法建。就算说通了,如果用10亩,最后边边角角加起来,要租20亩,成本太高。

“一个大棚能吃好,两个大棚能养老。”王海说,发展设施农业是嘎海沟村见效最快、风险最低的项目。户对户租地繁琐,土地利用率低;大规模建棚,许多村民又资金短缺。为加快产业发展,王海决定统一流转1200亩平地,个人先出资建设蔬菜大棚,以成本价出售或出租形式,带领村民发展设施农业。

“以前也不是没想过统一流转土地,但除了资金问题外,迁坟是最大难题。”嘎海沟村村委会副主任王树新说。

为了能够说动村民迁坟,王海挨个到坟前磕头,挨家挨户去做工作。王海住在村部,忙起来经常吃不上饭。他血压高,白天工地上忙,晚上到医院输液,第二天接着干。

王海的真诚感动了村民,迁坟的事解决了。县里还扶持修建了水电配套设施。2017年,125座大棚拔地而起。如今,阳光照射下的连片白色大棚就是嘎海沟村发展的希望。

种植园区建成后,王海又实施新计划:“种黄瓜虽稳,但地里要想长出更多金豆豆,就必须调整种植结构。”

调整结构,要先换脑。王海个人出资带领大伙儿先后去北京、秦皇岛、大连学习大棚种植经验。

“这几次出去考察,真是大开眼界。”王福海说,去年从大连回来后,他投资14万元,将两个黄瓜棚改种樱桃,选的种了5年的树苗,当年见效,从栽种到摘果,仅100天,每个樱桃棚收入4万多元。

村民孙淑梅则建起了葡萄棚。身有残疾的她,在村里联系的专家指导下,把葡萄种得串大味美。“一斤最低18元,现在采摘要预定。”孙淑梅高兴地说。

“以前嘎海沟村没啥可说的,现在不一样了。”附近的宋营子村村民张廷选说,如今他经常去嘎海沟村取经,去年他把一个黄瓜棚改种了樱桃,今年他还要扩大规模。

短短几年时间,嘎海沟村的人均收入由原来的每年7200元增长到了17200元,70多位村民还拿到了中专毕业证。

带村民致富的脚步为啥总不停歇

山下有大棚、山上有林果,如今的嘎海沟村发展步入快车道。 通讯员梁杰平摄

嘎海沟村的沟沟岔岔,王海都走了个遍。大家说村里最属王海种地不着调,天天忙大伙儿的事,他家的大棚却杂草丛生。

对这一评价,王海笑着说:“基本属实。”

最近,王海去得最多的地方是大棚园区西北侧的“无名山”。沿着正在硬化的盘山作业路上去,看着错落有致、栽满苹果树的梯田,王海兴奋地像个孩子:“以前这里全是荒山,去年坡地改梯田1100亩,栽植了苹果树1.8万株。山下有棚,山上有果,几年后,嘎海沟村就变成‘花果山’了。”

2018年,唐山市玉田县提供700万元帮扶资金,用于嘎海沟果蔬基地整村推进示范工程。项目建成后,可通过入股分红或直接参与入驻园区等办法,带动本村及周边贫困户在不离土、不离乡情况下稳定脱贫,项目年净产值预计达1900万元。

大棚园区有了,果园有了。亲戚朋友劝王海,该放慢一下脚步,缓缓劲儿再冲锋,可王海没听劝。发展乡村旅游,又被他提上了议事日程:“果园正在修的5公里山路旁,要全部铺设梯田护坡草坪砖。摘果赏景,要成新景点。还要给‘无名山’取个好听的名字,要把更多人吸引过来,使百姓人人有产业、人人有事干。”

把产业做强,是王海的一个目标;把嘎海沟村变美,是他的另一个目标。王海说,目标虽远,但他会和乡亲们一步步实现。(记者李建成、陈宝云)

来源:河北新闻网

相关新闻:

承德市加强抑尘控尘保洁作业净化市容市貌

中国康亦健杯第二届山庄社区门球赛开赛

京承农业扶贫战略合作会议在京举行 达成53个项目合作意向

承德市完成创建美丽庭院18.1万户精品庭院3.6万户

承德银行 “超级网银”让普惠金融更便民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