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地区新闻 承德 正文

承德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推动

时间:2018-09-09 10:28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两山”理论的辉煌实践

——承德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编者按

2017 年8 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号召全社会大力弘扬“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承德市作为塞罕坝精神的诞生地、培育地,在弘扬塞罕坝精神促进绿色发展上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堪称学习塞罕坝生态文明范例的先进范例。

在习近平总书记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公开发表一周年之际,本报特派记者就承德市一年来如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力促承德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走访。

春华秋实,岁序更替。时光的列车,停驻在又一个八月的站台。

特殊的时空节点,往往会勾起厚重而又难忘的记忆。紫塞儿女不会忘记,一年前的八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并把塞罕坝精神提炼为“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在承德大地上激起回响。

“绿色是承德最亮丽的底色。作为全国生态文明范例和塞罕坝精神的发源地,承德必须担负起‘生态支撑、水源涵养’光荣使命,始终把保护和发展生态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牢牢坚守‘四条底线’,大力推进全域生态建设,加快建设山绿、天蓝、水清、地洁的生态环境,走出一条具有承德自身特色、竞争优势明显的差异化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周仲明说。一年来,市委、市政府带领承德市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以“生态文明建设”和“脱贫攻坚”两大政治使命为指引,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推动生态文明意识植根全民,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化为紫塞大地生动的现实,加快推进承德实现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山清水秀,碧水奔流,映照出承德人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坚定决心;政通人和,物阜民丰,见证着承德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正引领承德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坚守“四条底线”,强化生态支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承德市区向北驱车120 多公里,冀辽蒙三省区交界处,一片深深的绿色镶嵌于此,这就是平泉黄土梁子林场。63 年来,黄土梁子林场干部群众历尽艰辛,将昔日飞鸟不栖、黄沙遮天的荒山秃岭,变成22 万亩人工林海,森林覆盖率从最初的0.6%到71%,成为河北省第二大人工林场。

平泉黄土梁子林场只是承德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弘扬塞罕坝精神,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代表。

持续植树造林,让山川更葱茏。

承德市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再造三个塞罕坝、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草地生态综合治理等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并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目前,承德市森林面积已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00 万亩发展到3417 万亩,森林覆盖率也从新中国成立时的5.8%提升到了57.67%;坝上沙化面积减少到713 万亩,比30 年前减少36.8%,涵养水源能力比新中国成立初期提高30 倍,已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和先行示范区,成为“华北最绿的地方”。

全力保护水源,让河湖更清澈。

为了给京津送去源源不断的清水,承德市坚持“生态涵水、工程治水、管理节水、环保净水、产业兴水、借力保水”六措并举,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保护工程”,深入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21 世纪首水、坡耕地试点治理、中小河流治理等157 个项目建设,新增蓄水15 亿立方米,水资源调控率达到40%以上。在滦河、潮河两岸实施生态治理项目256个,同步放弃100 多家预计投资300 多亿元的产业项目。在潮河流域实施稻改旱7.1 万亩,年均节水5000 万立方米。推行“河长制”管理,采取“控源、治理、修复”等措施,实现承德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全覆盖,出境水质监测断面达标率100%,为京津冀地区水环境安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坚守“天蓝”底线,让蓝天白云常在。

为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承德市“减煤、治企、控车、抑尘、增绿”实招频出。从清洁能源供应入手,聚焦削减燃煤污染,全力打好“减煤攻坚战”;控制工业污染,对重点行业加强脱硫脱硝和除尘设施运行监管,提高污染治理效率;提倡绿色出行,对各种汽车严格管理,减少尾气排放。仅2018年截至6 月30 日,承德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为121 天;承德市PM2.5 平均浓度值43 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 微克;空气质量综合指数5.05,同比下降4.2%。

不惜壮士断腕,让土地更洁净。

土是万物之本。为保护土地,承德市编制实施《承德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启动土壤环境质量详查前期准备工作,逐步建立承德市土壤环境质量档案和分类清单,实行分类管控,不断加大在工业源防治、生活源防治、农业源防治上的工作力度。全力推进“国家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全面实施矿山综合整治“6743 工程”。先后取缔“五小”污染企业1410 家,禁上“三高”项目2200 多个。

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环境更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在紫塞大地不断铺展开来。

强化生态经营,培育绿色产业,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绿色,不仅是生态,也是产业。

2018年,第三届河北省旅发大会在承德市举办。承德市以国家“一号风景大道”为主线,串联坝上地区6 个组团新业态项目,以多维、纵深、实景、全域理念规划景点景观和文化元素,充分展示国家“一号风景大道”的秀美风光,为承德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三届河北省旅发大会的成功举办是承德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学习塞罕坝人坚持向绿色要发展、向绿色要未来,努力实现‘山青、人富’的重要成果,是培育绿色产业,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又一例证。”市长常丽虹说。

在绿色发展这道转型关口面前,承德市积极践行塞罕坝精神,坚持把生态资源作为宝贵财富来看待,依托良好的生态,大力嫁接改造传统优势产业,努力走“差异化、特色化、增量调整”的绿色发展之路,通过发展生态,实现生财聚财、涵养水源、拓展财源。

嫁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推进新旧动能换挡升级。

去年6 月12 日,世界首条亚熔盐法清洁提钒生产线,在河钢集团承钢公司投入运营。这是我国提钒工艺技术的一次重大创新,开启钒钛产业实现清洁生产、绿色转型的崭新里程。

在绿色发展中,承德市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通过注重突出特色,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注重利用高新技术,特别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注重引导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整合、扩张、改造升级,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2018年,在承德市重点项目中,计划实施钒钛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等亿元以上项目70 个,总投资达到368 亿元,确保了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

除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承德市还实施“三年倍增”计划,努力实现主导产业向绿色转变。

近年来,承德市依照“三区一城”绿色发展定位,强力推进文化旅游及医疗康养、清洁能源、钒钛新材料、大数据、节能环保、绿色食品及生物医药、天然山泉水、新型建材、先进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绿色产业项目支撑作用明显。2018年,承德市计划实施的1000 多个超亿元项目,绿色产业投资占比达到60%以上,亿元以上技改升级项目达到80 个,绿色发展的根基愈发牢固。

承德市还推进生态产品交易。研究制定《承德水源涵养功能区保护条例》,委托中科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资产总额达19.4 万亿元,成为全国首个公开自然资源资产的地级市,被中科院推荐为“承德模式”。借助京津市场,积极探索跨区域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等生态产品交易,完成排污权交易158笔,收益2390 万元。积极开展生态产品交易,与北京合作开展了国内首单跨区域碳排放交易,已完成碳汇交易13 笔、交易量6.9 万吨、收益254.1 万元,成为全国首家开展跨区域碳汇项目的城市;设立滦河流域生态补偿基金。

放眼承德大地,绿色产业正成为绿色崛起强有力的支撑。绿水青山,流金淌银,“高质量的GDP”正在取代“高增速的GDP”。

打造“金字招牌”,强化生态引力,绿水青山引来金山银山

在滦平县苇塘村“唐乡”乡村酒店工作的刘玉梅说起“唐乡”项目,高兴得合不拢嘴,“酒店天天都忙着接待游客。不光我们这里忙,‘唐乡’项目的到来,带动村民们开的农家院也家家生意兴隆。”

“唐乡”项目只是承德市发挥生态优势,吸引高端要素聚集的一例。良好的生态优势,是宜居宜业宜游的“金字招牌”,有效促进了高端要素向承德市聚集。为此,承德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积极面向京津引产业项目、引社会资源、引高端人才、引高端消费、引社会资本,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

独特的生态优势,引来了大批产业项目。围绕绿色主导产业,全力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充分发挥生态优势,打生态牌、绿色牌,吸引高端要素和优质资源向承德聚集。2017 年,共签约内资项目87 个,总投资额1545 亿元。2018年截至5 月底,承德市实施亿元以上项目546个,完成投资381.7 亿元。

良好的发展环境,引来了先进技术和人才。充分利用生态优势,综合运用“假日人才库”“周末工程师”“院士工作站”“大学生创业园”等方式,吸引京津高端人才和经营管理团队。制定出台“1+9+N”科技创新政策包,着力打造“承德·中关村协同创新共同体”和“京津科技成果中试转化基地”。数据显示,几年来承德引进京津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2600 多人、技术项目300 多项,成立承德市农林科学院,建成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3 家、院士工作站13 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8 家、各类科技研发和公共服务机构近百家,为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人才支撑。

据了解,2018年“五一”期间,承德市兴隆山景区日均接待游客6000 人次,青松岭阿尔卡迪亚度假酒店一床难求,金山岭长城景区、塞外江南水镇等景区吸引了大量自驾游客前往。

优美的自然风光,引来了大量中外游客。2017 年,承德市游客接待量5796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79 亿元,分别增长25%和35%,238 个村通过生态旅游脱贫致富。2018年,仅围绕第三届省旅发大会,承德市就建设了木兰秋狝组团、阿鲁布拉克围组团、茶盐古道组团、国家牧场组团、契丹部落组团、中国马镇组团等6大组团20 个重点项目,为吸引中外游客到承德旅游又添助力。

每一次扬帆远航,都需要灯塔的指引。站在新起点,承德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把生态作为承德最大的优势、最好的资本、最宝贵的财富,把绿色发展作为一以贯之的坚持和践行的奋斗目标,一幅新时代生态强市、魅力承德的壮美蓝图徐徐展开,一个更具实力、更富活力、更有魅力的现代化新承德正扬帆起航。(记者孙丰)

相关新闻:

承德市实施民心工程改善民计民生

承德市劣质散煤管控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召开

承德市主城区禁燃烟花爆竹提升环境空气质量

承德市召开承德市对外开放工作调度会议

承德市举办热河玉承德玉产业发展研讨会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