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障水安全实施纲要(9)
(五)防洪抗旱工程。
骨干防洪工程。以加固堤防、整治险工、清淤疏浚为重点,加快17条骨干河道和21条重要支流治理。按照“分得进、蓄得住、退得出”的原则,加快13处蓄滞洪区工程与安全建设。实施挡潮堤防和闸涵维修加固等海堤工程建设。到2015年,完成列入规划的123条中小河流治理,治理河长2754公里;完成595座小型病险水库、37座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和11座大型泵站更新改造任务,完成流域面积大于200平方公里以上河道划界竖桩4.54万公里。到2020年,重点河段堤防和重要海堤达到规划标准,蓄滞洪区完成60%建设任务,病险水库、水闸全部完成加固任务,完成流域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以上河道划界竖桩任务。
城市防洪除涝工程。加快石家庄、唐山等9个设区市防洪工程建设,加高、加固堤防,疏浚扩挖河道,到2020年,达到规划设计标准。结合建设双峰寺、乌拉哈达水库,提高承德、张家口市防洪标准。编制实施城市排水除涝专项规划,强力推进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建设一批雨水调蓄设施,改造建设下凹式绿地,在新建小区推广雨水收集利用设施,优先使用尾矿砂、建筑废弃物等制作的透水性铺装材料,到2020年,逐步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除涝工程体系,基本消除影响大的城市积水区域。
山洪灾害防治。在66个山区县组织实施《河北省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强化监测预警、救灾措施、防灾预案等非工程措施,加快山洪沟治理工程建设。到2020年,全面落实非工程措施建设,并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正常运转,完成100条山洪沟工程治理任务,全面提升山洪灾害防御减灾能力。
抗旱工程。加快实施《河北省抗旱规划》,建立抗旱长效机制。在山区建设8000个水池、水窖、塘坝等小型蓄水工程,在平原依托南水北调、引黄等工程,结合地下水超采治理项目,建设一批中小型调蓄工程。建设邯沧干渠等南水北调中线与当地水连通工程,完善引岳济淀、王大引水等库河、河河连通工程。完善抗旱应急预案,增加抗旱物资储备,提高157个县级站的抗旱服务能力。到2020年,基本建成抗旱减灾体系,大幅提高应对旱灾能力。
(六)信息化建设工程。
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加快实施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建设6个水情分中心、11个工情分中心、90个中央报汛站、77个雨量站和468个旱情、墒情采集站点;建设防汛抗旱数据库、应用平台,建成洪灾评估、抗旱应用、信息服务系统和移动应急指挥平台,提高气象预报预测预警能力,提升防汛抗旱指挥调度现代化水平。
水资源监控系统。加快建立地表水、地下水、水质、重点用水户监测网和省级水资源管理信息平台。到2015年,建成断面水量控制站45处,地下水基本监测站2045处,水功能区水质站点124处,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站31处,入河排污口监测站108处,年取水量10万立方米以上的非农取水户实时在线计量监测率达到100%,建成省水资源管理信息平台,构建覆盖全省的监测信息采集、传输、储存及处理系统。
南水北调供水调度管理系统。按照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方案,加快建设沿线监测监控设施,铺设专用通信线路,与配套工程同步建成水量调度、工程监控、信息监测、工程管理、决策会商等应用系统,实现数字化管理和多水源联合调度。
构建水安全信息共享平台。加快实现防汛抗旱指挥、南水北调供水调度管理、水资源管理信息、水环境监控四网融合,到2020年实现涉水信息数据共享、实时监测预警、准确会商研判、统一指挥调度,全面提升水利信息化水平。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
- 1 廊坊市 “大众冰雪进校园”正式开幕
- 2石家庄市新华区举行“学习十九大精神书画展”
- 3赵县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惠民演出举行
- 4乡村振兴开启美丽井陉建设新篇章
- 5攻坚克难促发展 扬帆启航新跨越——无极县教育
- 6高邑县打造红色文化基地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 7新乐市创新政治引领的有效途径和载体
- 8邢国辉: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 切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