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河北新闻 社会民生 正文

徐水抗战老兵陈国栋:12岁时当上抗日“娃娃兵”(3)

时间:2015-07-23 19:20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3个人带着14名伤员转移

1943年秋季,敌人在易县良岗村西北进行“扫荡”。眼看敌人离第一卫生所只有一里多地了,情况十分危急。医院将伤员分配到每一名卫生员,由卫生员负责转移。陈国梁和另外一个轻伤员,还有一个在医院养好伤的班长,带着14名伤员转移。“伤员互相搀扶着转移。”陈老说,所有人都听班长指挥,最终躲到了大山里的一块大石头底下,周围是长得非常高的野草。借着石头野草的掩护,“在这里躲了3天,我负责给伤员采野药,弄吃的和水,照顾他们。”等到敌人走了以后,又转移到别的地方。“都是晚上转移,白天怕暴露。晚上摸黑走,脚下都不能踢响一块石头。”“这是1941年冬季在范村突围时受的伤。”陈老指着后脑勺上的疤痕说,那时候,他跟随部队在徐水一带活动。一天晚上,部队在范村休整,由于特别累,晚饭后就睡了,不料却被敌人包围了。当时,我军一行30多人强行突围。突围中,他被炮弹炸伤了头部,昏迷了过去。直到第二天,我军打扫战场时发现了他,把他送到医院,治了一个多月才好。

部队里有“爱民公约”

陈老回忆说,抗战时期,当地老百姓包括敌占区的老百姓会给我军运送粮食。战士们经常要做的工作就是把敌人挖的封锁沟填平,让老百姓送粮马车顺利通过。

1942年是最困难的时候,雨水少,粮食歉收,没有吃的。陈老回忆说,“战士们吃黑豆,前方战士是每人每天一斤(旧制,当时的一斤是16两),后方人员每天8两。”他属于后方人员,每天8两黑豆,其中2两必须要拿出给驻地老百姓吃。“每天 6两黑豆,要分两顿吃,吃不饱。”

那时候,杨成武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带领部队开荒种粮。但不管再困难,部队里的“爱民公约”都要遵守。战士出村挖野菜,先看要去的地方有没有老百姓。“有老百姓去的地方,战士就不能去。”陈老说,杨树叶子也是粮食,但能吃的树叶不能采,要留给老百姓。挖野菜回来,进村时要看有没有老百姓回来。如果有老百姓没有挖到野菜,要把自己挖来的野菜给老百姓。“要是不这样做,回去就会被关禁闭。”“这就是那时候的军民鱼水情。”陈老说,抗战终于胜利了,晋察冀日报上刊登了胜利的消息,“真是不容易啊”。“参军的时候没想那么多,就是打日本鬼子,不当亡国奴。”陈老说,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无法否认,谁也篡改不了历史。

相关新闻:

【绿色发展看河北】保定大力实施“绿满太行”攻坚行动

(砥砺奋进的五年)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为抓

石家庄地铁建设摄影作品亮相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3天后!雄安新区将惊艳世界

今起铁路调图 “复兴号”问鼎全球最快 涉及到河北这几个站点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