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水抗战老兵陈国栋:12岁时当上抗日“娃娃兵”(2)
12岁参军成了“娃娃兵”
1939年8月,陈国栋在易县孔山村参军,成为二纵队四旅的一名战士。
“刚开始,部队嫌我小,不要。我说要打日本鬼子,赖着不走。最终,部队留下了我。”陈老还记得在部队里吃的第一顿饭是饸饹,“非常香,在家里可吃不上。”由于陈国栋只有12岁,部队发的衣服非常大,“穿在身上,就是一个大褂子。”
陈国栋刚开始是一名侦察兵,每天跟着班长出去搞情报,在游击区里侦察是不是有敌人,也常去鬼子的据点附近侦察敌人动向。有时候,他们还要到城里侦察敌情。“大人带着枪不好进城,(敌人)对小孩的警惕性低一些。”陈老回忆说,往往都是他跑到城里侦察,“夏天的时候光着膀子、一身泥巴,敌人就更不注意了。”在城里侦察完,就从另一个城门出来,以免引起敌人注意。
几个月后,陈国栋还当了一段通信员,后又被部队送去学医。1940年,在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下面连队做了卫生员。
陈老说,“那时候就是学学简单的处理伤口、包扎等,负责战场伤员的急救。”
卫生兵是没有枪的战士
做了卫生兵,就要为前线打仗负伤的战士及时处理伤口,一般先简单包扎、保住性命,再转送后方医院。陈老说,当年,他随身携带着一个药包,里面装着碘酒、红汞、纱布、绷带等,“那时候就是这些东西,也没有止疼药、麻药等。”
陈老回忆说,1942年,部队在满城县一个村子打阻击。战斗从早上5时打到10时多,非常激烈。其间,前线抬下来一个伤员,肠子都露出来了。当年他15岁,根本没有遇到过这么棘手的伤,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只想尽力将伤员肠子塞回肚子里。但他几经尝试,还是不行。“伤员疼得大喊大叫,用皮带抽打我。我也是急得满头大汗。”陈老说,就在那时,村里的一个老大娘端着盆热水,让先给伤员洗洗肠子,用白布裹上,再赶紧送往后方医院。经过处理后,伤员被送到了后方医院,做了手术,化险为夷。等他再遇到那个战士时,战士还特意向他道了歉。“卫生兵学习时,学的内容都比较简单,治不了重伤员。”陈老说,因为是卫生兵,部队没有给配枪,“我们也要跟着部队走,随时上战场,不过,是没有枪的战士。”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