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河北新闻 社会民生 正文

徐水抗战老兵陈国栋:12岁时当上抗日“娃娃兵”

时间:2015-07-23 19:20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陈国栋,1927年生,河北徐水人。12岁参军,抗战时期基本从事卫生兵工作。1940年,参加“百团大战”;1941年秋季、1942年春季、1943年秋季,参加反“扫荡”。1977年,陈国栋任安国县人民武装部政委,1982年经北京军区批准离休。

寄语

“参军的时候没想那么多,就是打日本鬼子,不当亡国奴。”陈老说,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无法否认,谁也篡改不了历史。

燕赵都市报记者 张清华/文 史晟全/图

2015年6月4日,在保定军分区第三干休所内,记者见到了陈国栋老人。老人家88岁高龄,身体和精神状况很好,走起路来腿脚麻利,有时还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抗战时期,陈老作为一名卫生兵,在无数次战斗中,用自己的生命守护着前线战士的生命。

10岁参加儿童团送鸡毛信

回忆起自己参加抗战的经历,陈老说,“1937年10月份,先在徐水老家参加了儿童团,当交通员,送信。”

陈老风趣地说,那会儿,儿童团的孩子们送紧急信件都是“骑着马”去。当然,“这个‘骑着马’不是骑真的马,而是骑着高粱秆或木棍去。”

“一般的信件,早一天或者晚一天送没有关系。”陈老说,如果在信封的角上有一根鸡毛,就表示信件比较紧急,需要尽快送达。如果信件上有两根鸡毛,接到信后就要立刻送出去,一刻也不能耽误。

陈老说,当年他所在的徐水县釜山乡白岭村是八路军信件转送地,一般由村公所(相当于现村委会)接到信后出具收条,表示什么时候接到的,再将信件派给儿童团的交通员,送往下一个村庄。

“出具收条就表示信已经收到了,再向下一站转送,非常严格。”陈老回忆说,信件的下一个接收村一般都是三五里地路程,“小孩儿跑得快,有时候一个人送,有时候两个人送。”

有一天刚吃完晚饭,村里接到了插有两根鸡毛的信件。“是一个骑着马的人送来的,这是真正的马,可见信件非常紧急。”陈老说,村长接到信件,就指派他和儿童团另外一个小孩儿送信,并交代,“你们俩‘骑马’上易县的刘庄,把信送去。”接到任务,陈国栋和小伙伴“骑着马”出发,很快就将信送到了刘庄。

陈老回忆说,“刚开始,晚上送信也害怕,(但)送两回就不怕了。”

相关新闻:

【绿色发展看河北】保定大力实施“绿满太行”攻坚行动

(砥砺奋进的五年)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为抓

石家庄地铁建设摄影作品亮相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3天后!雄安新区将惊艳世界

今起铁路调图 “复兴号”问鼎全球最快 涉及到河北这几个站点

共4页: 上一页1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