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成城战洪魔 灾后重建显担当(2)
全民参与 昼夜不歇开展灾后重建
平山县温塘镇与古月镇交界处的小米峪桥,是省道石闫线上连接河北和山西的主要桥梁,但受洪水冲击,桥体两侧连接公路的锥坡塌垮,路基裸露,存在安全隐患。几天来,县交通部门80多名工人在钩机、铲车等大型机械的配合下,把2万多包沙袋及时堆放到桥体两侧垮塌的锥坡上。“连续抢修了三天两夜,目前小型车辆已经通行。”曾带队负责现场抢险的指挥人员刘建虎说。
洪水肆虐,使平山县部分乡镇的道路桥梁、电力装备、通讯设施受损。洪水过后,为尽快恢复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秩序,平山县组织交通、供电、通信、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及各乡镇3077人、成立了88支抢险应急小分队,并抽调50多名工作人员,成立联合督导、灾情核查、医疗卫生防疫、防汛救灾等工作组奔赴受灾一线乡镇,严密巡查检查工作人员在岗、物资储备、预案落实、人员安置等工作开展情况。
县交通、电力、通讯等部门增派力量,各项恢复抢修工作全力有序开展。在上级部门、驻军部队、社会力量的支持下,截至7月30日上午8时,灾后的老区平山县210处道路断交已全部抢通,国省干线和县乡道路恢复通车;421个断电村已全部恢复通电;347个通讯中断村已经全部恢复通讯;256个饮水困难村已恢复供水196个,其余正在紧急抢修。
同时,全县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协调联动、连续作战,与受灾群众一起迅速开展生产自救。目前,全县已恢复水毁耕地233亩、绿化造林和果园等4.6万亩;灌渠河道水电站清淤11万立方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52处、恢复水电站2座;357个受灾村的“三清”(清理街道、清理院落、清理路障)工作,预计7月31日前全部完成。
为严防全县地质和次生灾害,平山县下派38个专业工作组分赴灾区,针对顶头库、尾矿库、地质灾害点等重点要害部位督导检查,开展灾后卫生防疫,避免灾后疫情出现。
全力以赴 保障受灾群众生产生活
市工商联殡仪服务行业商会给北冶乡送来价值2万元的米、油、矿泉水和被褥等爱心物资;城北网组织苏宁生活广场、光大银行等10多家爱心企业给古月镇送来大米、方便面等价值12万多元救灾物资和捐款;裕华区、行唐县以及卓达集团捐赠150多万元现金和部分救灾急需物资;京津晋等外地工作的“根在平山”微信群人员给家乡送来救灾物资和捐款……
“有了上级部门和爱心人士的关爱,俺们重建家园的信心更足了!”平山县温塘镇受灾较重的板山村,村民赵刚正在收拾遭受洪灾的房子,准备重新把受损的百货店开起来,他激动地说,受灾以来,除了政府给送来救灾物资外,经常有爱心人士来献爱心,同时县卫生部门也赶来给大家进行身体检查和杀菌防疫。
为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地安置好受灾群众,确保他们有房住、有衣穿、有饭吃。平山县民政、卫计等部门成立专门工作组为受灾群众,特别是安置群众提供必要的生活物资和医疗服务。目前,县民政部门已紧急下拨3700万元救灾款物,发放米、面、油等生活物资20多万斤、棉被7300床。
同时,县卫生部门已将防疫消毒物资和宣传单分发到23个乡镇,并在全力开展灾区消毒、水质监测和疫病防控。目前,全县已发放漂白粉10吨、84消毒液7800瓶,消毒水井300多口,镇卫生院以上医疗单位共接诊救治1.1万多人。
采访中,我们随处可见交通、电力、通讯、卫生等部门的抢修人员和老区受灾群众生产自救的忙碌身影,这一幕幕感人的画面,再次彰显了老区人民重建家园的信心。
当前,防洪抢险和灾后重建正在双重考验着执著、向上的老区平山!相信不久,那些被洪水毁坏的家园里将重新传出欢快的笑声!(记者岳金宏 董昌 通讯员曹永刚)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