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地区新闻 石家庄 正文

石家庄7旬老人劝服家人 签下遗体捐献协议

时间:2015-11-13 17:02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石家庄日报记者 赵元君

“生命宝贵,但又是脆弱的,如果我的身体能在死后继续发挥作用,那么也是一种生命延续的方式!”说这话的是聂鹏老人,这位退休军官毅然做出了在死后捐献遗体的决定,面对家人的不解,他苦口婆心的劝说,终于让家人由反对转为支持,签下遗体捐献协议。

11月12日上午,记者来到了聂鹏老人的家中。虽然曾经因为心脏病一度挣扎在死亡线上,但老人的精神矍铄,言语中充满了豁达。“我这一辈子经历过两次剧变,所以对生命有着自己的感悟,我之所以做出捐献遗体的决定,就是希望能在身后为社会再尽一份力!”说起自己的故事,聂鹏老人揭开了尘封已久的回忆。

聂鹏老人生于1944年,老家在唐山农村,自幼就过着苦日子,1961年正是全国困难时期,相应国家号召,聂鹏光荣参军。当时年轻热血的聂鹏是部队里出了名的热心人,不但乐于助人,而且工作起来格外认真,有一年春天,聂鹏发着高烧,但仍然坚持到刚解冻的冰水里劳动,也就是在那之后,他的心脏落下了病根。

1976年时,聂鹏已经在石家庄组建了家庭,除了深爱自己的妻子,膝下还有3个儿子,他还把母亲接到身边照顾,生活美满幸福。那年7月,聂鹏在省会上大学的妹妹趁着暑假想回老家看看,聂鹏的母亲和其中两个儿子也一起同行。可聂鹏万万没想到,这一去就是天人永隔。一周后,发生了举世震惊的唐山大地震,母亲、妹妹、两个儿子全部丧生,这一噩耗让聂鹏几乎崩溃,那阵子部队担心他的情绪不让他回唐山,他就天天守在电视机旁,期待着哪怕一丝希望。在节目里,官兵们舍生忘死的精神以及灾民们的坚强不屈深深地触动了聂鹏。“这次剧变,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宝贵,也让我下定决心,一定要让自己的生命更加有意义!”聂鹏说。

2000年,聂鹏从部队退休了,那时他的健康状况并不好,日益严重的心脏病让聂鹏饱受折磨。到2004年,聂鹏的生命已经受到了严重威胁,整个人瘦得皮包骨头,只能躺在病床上维持生命。在医生的建议下,他接受了风险极大的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所幸手术很成功,聂鹏成功挺了过来。住院期间,聂鹏接触到了遗体捐赠方面的知识,那时,他就在心里埋下了身后捐献遗体的念头。

2013年,部队下发文件,要求党员干部丧事从简,并鼓励捐献遗体。聂鹏认为时机已到,就将自己想捐献遗体的想法告诉了家人。“爸,您辛苦了一辈子,要是以后连身体都不能保全,这不是让别人说我们不孝么!”儿子一听就急了,第一个跳出来反对,老伴也坚决不同意。面对家人的一致反对,聂鹏并没有灰心,而是苦口婆心劝解。

“我这辈子不容易,要是死后也能继续发挥作用,这也不枉一生啊!”经过多次谈心,儿子终于理解了父亲的苦心,由反对转为赞成。儿子是同意了,可老伴却是个大难题,聂鹏知道,作为陪了自己一辈子的爱人,她是全心全意地为自己好,怕自己死后还不得安息。为了“攻克”难关,聂鹏吹起了枕头风,他拿出自己收集的各种资料念给老伴听,摆事实,讲道理,一个月后,老伴终于松了口。

2014年初,在家人的陪伴下,聂鹏来到市红十字会,郑重地在“志愿捐献遗体协议”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我志愿逝世后将自己的遗体,无偿地奉献给祖国医学科学事业……”那一刻,聂鹏百感交集。

“人生短暂,贵在知足,只有坚持奉献才能让生命变得富有意义,我希望通过捐献遗体的方式,让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聂鹏说,如今他生活简单自在,他希望保持身体的健康,以便有朝一日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关新闻:

石家庄有了公益大书房,市民可享零门槛阅读服务!(图)

李敬泽《咏而归》读书分享会在石家庄举行

终于等到你!石济高铁开通运营 衡水迈进高铁时代

中国人寿走进校园宣传普及金融知识、防范非法集资

河北省首例医院与政府构建的医联体揭牌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