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地区新闻 廊坊 正文

固安让“非遗”在小学校园生根发芽

时间:2016-11-15 17:40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11月11日,由固安县文广新局主办、固安县教育局协办,固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承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再次走进固安县四所小学,举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小小传承人”活动,通过展览、体验、教学等形式向学生展示固安非遗文化的传统魅力。

当日下午3时40分,记者跟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派面塑制作技艺传承人高纪泽来到固安县第四小学。栩栩如生的“东来顺”、婀娜多姿的“麻姑献寿”、场景逼真的“非遗展馆小景”…… 吸引了众多同学驻足参观、啧啧称赞。

高纪泽一边介绍面塑制作技艺该注意的事项,一边手把手教学生们捏玫瑰花。自幼学习面塑的他,继承了祖上的精湛技艺,并创新发扬了面塑的传统技法。孩子们认真地捏着手中五彩的面泥,小小的脸上写满了专注和投入。随着孩子们手中花朵逐渐成型,面塑这门古老的技艺也在年轻的一代中扎根成型。高纪泽告诉廊坊都市报记者,面塑目前的传承令人堪忧,他希望能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兴趣的种子,更加了解和热爱传统文化。“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能培养出几个小传承人。”高纪泽说。

廊坊都市报记者在活动现场看到,学生们热情高涨,饶有兴致地向传承人交流学艺,经过几轮学习,有的学生了解了面塑的基本绣法、有的学生已能捏出泥塑的简单雏形,孩子们从直观的作品和技艺中初步了解了非遗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底蕴。

固安第四小学的学生吴瑶说:“最让我感兴趣的是面塑捏得跟本人很像!很开心,原来我们固安的文化还有这么多,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固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主任高晶娜介绍,此次活动以学校做为试点,建立“小小传承人”活动体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进校园并形成教育常态,使学生与非遗项目亲密接触,为非遗的传承建立大基数的后继人才,真正做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将以本县的优秀‘非遗’项目为主,用3至5年的时间,在学校营造人人知晓‘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学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建设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学校。”高晶娜说。

据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小小传承人”活动于11月4日开始,至2017年2月28日结束。目前,有四所试点校园,分别是固安县第一小学、固安县第二小学、固安县第三小学、固安县第四小学。授课时间总计12周,每周五下午2课时,共计24课时。教授课程有雕漆、焦氏脸谱、京绣、高派面塑、八卦掌。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要让学生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由来、文化特点、当今现状。同时通过这些传统文化项目的学习,从孩子的美学素养、创造力、想象力、动手制作能力都有不同的开发和提高,并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责任,什么是神圣的工匠精神。让学生和老师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将非遗文化传承下去。

此外,固安县文广新局秉承传统文化意识,开展各种校园及社会活动。并采取非遗活动考级制度,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为“小小传承人”建立一个充分展示的平台,使得非遗项目传承能够得到更加良性的发展。

在学期课程结业后,固安县文广新局还将组织非遗传承学员的学习成果展示或汇演活动,邀请相关的知名专家为“小小传承人”的作品进行指导和点评,并为他们颁发“小小传承人”的专业成绩水平证书。(记者张泰源)

相关新闻:

廊坊市委六届四次全会将于12月29日召开

廊坊市政协机关推动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

省人大代表廊坊工作站:和睦大家庭 履职新平台

廊坊市政协组织开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活动

廊坊市交通运输局不让一辆“病车”上路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