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承德市脱贫攻坚“五个一批”工程系列报道之五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既是脱贫重点,更是攻坚的难点;农村无业可扶和无力脱贫贫困人口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这两部分困难群体,已经成为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硬骨头”必须用“尖刀”!
在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被提上扶贫战略议事日程后,承德市针对深度贫困人口开出的脱贫“药方”之一,就是拓宽社会保障面,通过社会保障和健康扶贫,“兜底”解决其基本生活保障问题。
承德市目前已出台多项政策,通过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特困人员供养水平,实施医疗民政救助,加大临时救助,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保障线”保障救助体系,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等多项举措,破解脱贫攻坚难题,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社会保障:应保尽保为脱贫“兜底”
“今年10 月,承德市将全市城镇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382 元提高到450 元、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由每年2800 元提高到每年3300 元,实现了农村低保线与扶贫标准线‘两线合一’。”市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科长姚瑞军说。
姚瑞军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全市各级民政部门不断推进社会救助兜底脱贫工作,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相适应,取得明显成效。
目前,承德市精准兜底脱贫工作正在有序开展。经过全面复核,截至2016 年第三季度,全市共有城乡低保对象232766 户、299378 人,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确保了精准救助。
“承德市将低收入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纳入救助范围。对城乡低保户和农村五保户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进行补贴,保障其获得基本医疗保险服务。逐步将建档立卡人员列入到参合救助范围之内,给予适度的救助补贴。同时,将住院救助比例提高至70%,不断增强医疗救助兜底保障作用。”姚瑞军告诉记者,截至第三季度,承德市共进行医疗救助21641人,支出3490万元。
此外,承德市还将提高特困供养工作水平和加大临时救助制度落实力度作为政策性兜底脱贫的重要手段。将符合条件的特困人员全部纳入救助供养范围,不断提高救助供养水平。
截至第三季度,全市共有农村特困供养人数26322 人、城市特困供养人数1011人。累计支出资金7717.9 万元。全市各县区均建立了“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机制,全市223 个乡镇(街道)全部设立了社会救助一站式受理平台(窗口)。
按照上级民政部门要求,承德市在兴隆、宽城、双桥区开展“救急难”试点工作, 为遭遇突发事件等困难群众提供及时救助。截至9 月底,全市共支出临时救助资金992 万元,共救助6232 人次。
医疗救助:“斩断”致贫返贫“病根”
承德县新杖子乡的牛建华因腰椎间盘突出症住进了承德县医院。半个月下来,牛建华花掉医药费3.2 万元,经过新农合报销后,自己仅承担了1万多元,大大减轻了负担。
“截至目前,承德市已对全市参合农民累计补偿255.01 万人次,补偿资金6.29亿元。重大疾病累计补偿708 人,补偿金额1146.46 万元。累计支出医疗救助资金2533 万元,救助1.62 万人。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减少了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市卫计委负责人告诉记者。
今年,承德市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提高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救助水平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的试点城市。
“为做好试点工作,承德市制定了《承德市提高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救助水平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工作实施方案》。该方案正式下发后,承德市将把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城乡特困供养人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等贫困群体全部列入保障范围。”市人社局负责人告诉记者。
按照该方案,承德市通过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保障线”保障救助体系,全面提高医疗保障救助水平,确保贫困人口就医负担明显减轻,确保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为扎实推进健康扶贫工程,承德市制定了《关于推进健康扶贫工程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正在向相关职能部门征求意见,目前已收到多个部门的意见反馈。”市卫计委基层卫生科负责人说。
按照该方案的征求意见稿,承德市将通过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救助水平,加强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措施,力争到2020 年,使全市农村贫困地区有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农村贫困人口患病有望得到及时有效救治,个人就医费用负担大幅减轻。
社会扶贫:构建脱贫攻坚“大格局”
张凤军是省检察院驻承德县八家乡桲椤台村第一书记。2014年,他带领省检察院工作组驻八家乡桲椤台村后,共为该村争取扶贫资金960余万元,使村里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改观。2015年度,该村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省市财政直接奖励72万元。
如今,在驻村工作组的帮助下,桲椤台村正在沿着建设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的美丽乡村路径,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承德市在开展社会扶贫的具体实践中,充分动员社会各界力量,营造出全社会关心扶贫、爱心助贫的良好氛围,形成了扶贫攻坚合力。”市扶贫开发办负责人表示,通过开展社会扶贫,承德市构建了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工作格局。
“目前,承德市确定了38位市领导定点联系贫困村,带头示范帮扶工作;争取了4 个中直部门和128个省级帮扶工作组定点帮扶承德市贫困县贫困村;组织了172个市级帮扶工作组、606个县级帮扶工作组和2733名优秀干部奔赴全市脱贫攻坚第一线,实现了906 个建档立卡贫困村驻村工作组和第一书记全覆盖,为全市实现‘脱贫摘帽、全面小康’目标提供强大动力和组织保障。”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906 个贫困村投入帮扶资金共计2.17 亿元,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扶贫产业开发、文化知识教育、医疗条件改善、技能培训和救灾救济援助等扶贫攻坚工作,极大地改善了贫困村的落后面貌。
与此同时,来自社会各界的各个驻村帮扶工作组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做到政策帮扶、职能帮扶、资金帮扶、物资帮扶、文化帮扶一起上,为打赢全市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聚集了强大力量。(记者关鹏玉)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