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劣势化优势 聚焦承德市“双百”工程建设(下篇)
为实现尾矿综合利用,承德市积极探索各种兴利除害、变废为宝的路子。经过努力,成功摸索出了利用尾矿生产新型建材、尾矿干排回填项目、“百矿披绿”等尾矿综合利用新路子,不但初步找到了遏制尾矿风险的方法,而且走上了由开矿致富——尾矿治理——“变废为宝”的绿色循环发展之路。
“变废为宝”趟出发展新路径
5 月13 日,宽城宝山矿业有限公司的铁精粉生产线正全力运转,却不见粉尘弥漫。“这条生产线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高效节能又环保,每吨铁精粉生产成本降到了416 元。”公司经理张贺柏说,即便铁精粉行情持续走低,企业仍有利润空间。
除此之外,该公司正在实施一项投资4 亿元的新技改项目,通过引进高压辊磨机和量恒式干选设备,可以把铁精粉生产成本降至每吨310 元。“全部应用此项技术后,矿山开采技术将达到国际一流水准,实现生产方式由粗放向精细转变。”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以新技术应用为契机,承德市将关闭和整合一批工艺简陋、能耗高、污染大的小矿山企业。同时,大力推进矿产资源整合,组建50个铁矿集团(公司)。鼓励引导大集团引进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冶金矿山采选工艺技术装备综合配套水平。
通过技术创新,循环经济发展风生水起。一些企业对尾矿综合利用后,实现了转型发展,平泉金盛、炫靓建材等13 家企业,投资14.5 亿元,实施了利用尾矿废弃物加工成混凝土砌块、标准砖等16 个建材项目。德厦建材公司通过技术改造,以尾矿砂为主要原材料的建材产品已达4 个系列、120 多个品种,其中生态渣透水砖,已铺到了北京长安街上。
目前,承德市从事尾矿制造建筑材料的企业已有15 家,年实现产值14 亿元、利税3 亿元,年利用尾矿500 万吨。
以钒钛铁矿资源为基础的综合利用与高端深加工绿色产业体系逐渐形成。目前,承德市已有7 家矿山企业被国土资源部授予“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优秀矿山企业”称号。
“华丽转身”铺就崛起新优势
“考虑到矿山开发后会对森林公园的环境和景观造成影响,在县里的动员下,我决定申请关闭矿山。”2014 年,来自唐山的投资商刘先生在丰宁满族自治县云雾山国家森林公园外围开办了云雾山硅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虽然是地下开采的矿山,尚未进行大规模开发,但考虑到开发后也会对森林公园的环境和景观造成影响,在国土部门的动员下,刘先生主动关闭矿山,注销了采矿许可证。
决不能为一时之利,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把问题留给社会、留给子孙后代。
目前,承德市现有尾矿库866 座,年均尾矿产出量约2 亿吨,累计积存量约16亿吨,已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为此,承德市“忍痛割爱”,开展“双百”行动,坚决关闭不达标矿山。同时,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一些矿山企业积极向现代农业、光伏发电、文化产业、新材料、矿泉水等产业转型,效果初显。
承德京城矿业集团打造的产业园核心项目《康熙大典》大型实景演出公演已达670 余场,销售收入突破2 亿元。宽城恒泰矿业集团异地扩建承德神栗食品股份有限公司,2015 年销售收入突破2 亿元,出口创汇2000 万美元。滦平县伟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依托关闭的尾矿库,成立滦平捷通光伏发电有限公司,已经完成电站验收……
“问责制”建起绿色“新航标”
为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我市先后印发了《关于推进尾矿及其他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尾矿及其他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工作推进方案》,实行减免税收,禁粘禁实,奖励尾矿综合利用。
“环保目标责任制、污染减排、蓝天碧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成为层层落实、责任细化分解重要指标,实行严格的环保考核制、问责制、一票否决制。还建立了重大环境问题对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负责人和重点工业企业负责人进行逾期追责性约见谈话机制。
实行顶层设计,促进上下联动。
承德市颁布实施“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办法”、“减少污染物排放条例”和“重点工业污染监督条例”等10 多项环境管理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把工业污染防治纳入了法制化轨道。
同时,通过创新国土资源管理机制、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10 项新机制,已落实造地项目500 多个,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率已达到80%,矿山绿化面积3142.5 公顷,实现新造耕地39 万亩,已有500 个矿山成为“绿色矿山”。
目前,全市年尾矿综合利用量达1.3亿吨,年尾矿砂资源综合利用率达65%,基本形成集约高效、链条衔接、布局合理的尾矿综合利用体系。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曾经的裸岩如今变成青山,曾经的“黑色污染”如今变成绿色资源。“双百”工程的实施让承德市“生态强市魅力承德”的步伐越来越坚实。(记者孙涛)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