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儿女陆续离家 “空巢老人”要防心病(3)
调适心理,留住欢乐
虽然现代通讯工具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可没有减轻父母对儿女的思念。做儿女的无论什么状态都要可怜天下父母心,理解父母的心理需求。为了不让老人在节后出现心病,或者尽快缓解心病,李幼东给出了以下几条建议。
作为子女,在离开父母之后要主动和父母联系,主动问候父母。如果是多子女家庭,尽量别同时离开父母,如果必须同时离开,可以留个有假期的孩子在父母身边。假如都不能,则尽量和父母周围的邻居搞好关系,请邻居们帮忙,彼此有个照应。对于年纪较轻一些的父母,要尽量帮助他们有些个人的爱好,培养他们一些兴趣。有些老人一生把精力全部投身于工作,除了工作没有任何兴致,这种情况下子女可以尽量多和父母汇报自己的工作成就,让他们从子女的工作成就里体味他们年轻时的满足感,也可以让父母了解自己的工作,真心诚意地去征询一下老人的意见,让父母感受到自己还有用,还能指导孩子。
作为老人也要调整自己的心态。首先要正视自己的依赖心态。老年人特有的孤独和寂寞感,使他们更需要亲密的依恋关系。但不要过度依恋,想想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曾经是向往天高任鸟飞,也曾经不愿意让父母约束住自己的手脚,所以,换位思考一下,也体谅孩子们的不易。其次,重建自己全新的生活模式,做自己想做的、爱做的,努力过好自己的生活,培养兴趣爱好,比如,养花种草、练习书画、听音乐、打太极拳等,老年人每天即使只按计划做一两件小事,也会使一天的生活变得充实,身心从中得到愉悦。第三,重构自己的朋友圈,当自己离开社会回归家庭,旧有的朋友圈已经不太实用,很多旧友都因为各种原因远离自己,这时候应该重新整理自己的朋友圈,找到适合于现在生活节奏的朋友,让自己的生活远离孤独。还可以交一些忘年交的小朋友,也可以做些义工,在得到快乐的同时还可以结识新朋友。第四,要学习爱。现在刚刚步入老年的朋友大多数是50后,这代人在成长的关键时期,正是处于弘扬大爱、回避小爱、压抑爱情的时代,在他们的青春期一提到爱都是羞答答、欲语还羞,所以在自己走向暮年的时候,夫妻双方可以向年轻人学习一下如何向所爱的人表达自己的爱。夕阳无限好,正赶上黄昏,让黄昏多些玫瑰红总比两个人大眼瞪小眼吵架要好。提高夫妻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质量,给被爱与被关怀的人充分的心理满足是老年人应该研修的课题。
老年人的问题是个社会大问题,老年人精神健康事关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和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应引起全社会关注。因此,李幼东建议,社会应给老年人更多关爱。比如坐公交车时,主动扶老人一把,主动为老人让个座,让老年人看病优先挂号就诊等这些看似小事,但对老人心理是一种抚慰。另外,老年人主要生活在社区,社区居委会要对老人做到心中有数,经常开展一些文体娱乐活动,让老人们参与进来,也可以经常上门去看看老人,帮老人做些体力活儿。总之,让老年人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享受幸福快乐的晚年生活。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