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河北新闻 社会民生 正文

行唐庄头村《崔氏家训》历经200年 新人结婚都要背(4)

时间:2015-08-25 17:30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崔建强和奶奶在一起。(崔建强提供)

崔建强和奶奶在一起。(崔建强提供)

诸多原因崔氏家训搁浅五十余年

辛亥革命解除了家族长制,新的思想认为“家训”是对族人的统治和束缚。庄头是全县闻名的文化村,接受新的思想较早,比如:男人剪辫子、女人撒脚、鞠躬行礼代替下跪行礼等。“崔氏家训”也被打上了封建主义文化的烙印,明令禁止。走家串户的新思想宣传分子从每家的中堂上取下家训毁掉。崔氏家训真传墨宝所剩寥寥,崔家个别文豪商贾,偷偷的把家训秘密收藏。

文革时期,家训又一次被扫地出门,崔氏曾经辉煌百年的家训遭到灭顶之灾,所剩无几的家训字卷被迫送给了造纸厂和废弃的收购站,也有的换了挂面。从此,崔氏家训成了宗亲们难以涉足的“禁区”,从辛亥革命到文化大革命50多年的时间里对旧文化的几次封杀,“崔氏家训”在宗亲们的脑海里渐行渐远……然而家训里的精神像一直流淌在崔氏后人身体里的血液一样,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一代的崔家人。

直到2010年崔氏南院崔建强在爷爷奶奶的遗物中发现目前崔氏家族中唯一一份从清朝祖上传承下来的“崔氏家训”原件,才使被淡忘的崔氏文化又重获新生。

一段革命爱情下的家训“收藏史”

崔建强的爷爷崔志尧是行唐县第一任中共团县委书记,当时他的家就是党组织的一个秘密办公机关。1933年他参与领导轰动当时的五县(行唐、灵寿、新乐、正定、藁城)农民联合暴动。因为叛徒的告密暴动很快失败,反动当局疯狂捕杀革命党人,组织上命令崔志尧等党的骨干立刻转移。因为家里有很多机密文件和进步书籍,崔志尧便托付妻子付三妮迅速烧毁文件和书籍。

那时,付三妮才18岁,新婚才数月,出于对丈夫朴素的爱,她舍不得烧掉全部书籍,留下了一些丈夫平时学习的书,这些书寄托了她太多的情感,蕴藏着她对丈夫的思念和等待,使她付出了一生的时间和生命的代价辗转收藏。

她没想到的是,与丈夫这一别竟是永别:1939年8月18日,崔志尧在参加党的地下工作会议时,被残酷的日寇烧杀于江西省高安县团山寺村,年仅25岁。

起初她怕反动当局搜查,把留下来的书放到婚房的窑窝儿里,窑窝儿外用土坯砌口,再用土泥和墙抹平。

几年后为了三弟腾婚房,再加上日本入侵,经常有日军到庄头村扫荡,她就把书放到一个柳编箱,密封好,让三弟垒炕时用土砌到她新搬进的柴房炕洞里。

1940年,崔家在村西地里盖房,崔建强的奶奶又秘密的把装有丈夫书籍的柳编箱趁夜色放到村西崔家北房和北邻张老万家南房的夹墙里。为了防潮和防虫,藏书的柳编箱外先用石灰块埋好,再用土坯和墙砌平,夹墙上棚顶,不进雨水。

1963年发大水崔家北墙倒塌,发现了付三妮珍藏书籍的柳编箱,书籍保存完好。这次她把完好的装有书籍的柳编箱放到前院柴房,用干柴掩盖好,放到通风干燥处。

几年以后文革开始,迫于当时的破四旧运动,付三妮的五弟崔福坤被迫对柳编箱里的书进行第二次焚烧,付三妮想方设法地把剩余不多的几本书用自己结婚时的蓝包袱连同她珍藏多年的嫁衣和一些分家文书放到一个铺柜里,上面压上旧衣服和破烂掩护保存。文革后崔志尧还无音讯,付三妮过继了侄子崔大平,后来付三妮怕老鼠咬坏书籍,又把蓝包袱包裹吊到房梁上。

1996年付三妮去世,按她生前的遗愿:她要穿上自己当初结婚的嫁衣入葬。这可能是她为丈夫守候了一生渴望夫妻团圆最强烈而又最遗憾的愿望吧。嫁衣奶奶穿走了,她的孙子崔建强珍藏了她留下的蓝包袱和用生命珍藏了一生的书籍。

几年后孙子崔建强长大立业成家。2010年他放下自己的生活,为了报答奶奶生前的养育之恩,弥补奶奶孤寡一生的遗憾,他下决心一定要找到爷爷的遗骨,圆奶奶夫妻团圆的遗愿。

为了找到爷爷的线索,崔建强仔细地翻阅了奶奶留下的书籍,在一本1906年清末的国文识字科教书里,发现了一张发黄的祖传《崔氏家训》。崔建强发现这份《崔氏家训》后感到很震惊:奶奶不识字没有文化,这些书籍奶奶当初只是把它当成了夫妻间的信物和对爷爷思念的精神寄托来秘密珍藏,白色恐怖下也不敢让其他人知道,阴差阳错,冥冥之中这份凝聚着崔氏祖先智慧的《崔氏家训》不该失传。它经过了漫长岁月的沧桑,历经战乱和文化浩劫,两次焚烧险遭厄运。一段凄惨悲壮的爱情,使女主人想方设法辗转收藏,崔氏家训才逃过一劫又一劫,这份家训的真迹墨宝除了纸张折叠处有些破损外,字迹内容完好无损地传承至今极其不易,可称作奇迹。

重见天日的“崔氏家训”再续生命力

经崔氏家族和相关部门鉴定,此文物是庄头崔氏祖先的遗训,经历代相传,于清道光十年(1830),南院崔志尧的前辈新婚或分家时手抄于祖上的家训,后又经数代相传,到民国年间传承到读书习字有文化的崔志尧手里,奇迹般地流传下来。

崔建强说:“从奶奶遗物里发现了《崔氏家训》后,激发了我对崔氏家族文化的挖掘和研究热情。一个家族的传承,绝不是生儿育女血脉的延续,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文化的传承。作为崔氏后代我们要责无旁贷地传承下去,推动家族的兴旺。”

为了加强崔氏家族对《崔氏家训》的重视和传承,崔建强下大力量抢救性整理挖掘崔氏文化,他联络宗亲崔宾志、崔永林、崔冬组成家族委员会,走访调查家族谱系历史,反复梳理归纳,推敲论证,亲自撰写并独资出版印刷《崔氏家谱》,2014年年底,借新春到来之际,崔建强连出资带策划,在县城组织了一场隆重的村头崔氏家谱发布大会,到场的崔家后代都积极地登台背诵家训,族人纷纷请要崔氏家谱和家训,场面甚为壮观感人。

今年7月22日晚上,崔建强又联络宗亲在庄头村小学内组织了一场有关家谱家训的崔氏文化消夏晚会,家族内男女老少几乎都到场了,个个乐不思归,大大激发了宗亲后裔的家族归属感和自豪感。如今庄头崔家又出现了“家家张贴家训,户户重视家风”的繁荣复兴现象,恢复了文章开头描述的“新婚夫妇背家训”的风俗。

相关新闻:

【绿色发展看河北】保定大力实施“绿满太行”攻坚行动

(砥砺奋进的五年)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为抓

石家庄地铁建设摄影作品亮相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3天后!雄安新区将惊艳世界

今起铁路调图 “复兴号”问鼎全球最快 涉及到河北这几个站点

共4页: 上一页1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