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燕赵】执政镜鉴——太行山(下)(3)
鱼水情深
——共产党始终把群众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始终坚持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赢得了广大人民的真心支持
夏日,行走在雨后的阜平山区,翠绿的树叶闪着晶莹的亮光。
“你知道吗?在晋察冀边区,有一个树叶训令的故事。”阜平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岳岩问记者。
岳岩娓娓道来:1942年春天,晋察冀边区青黄不接,群众和部队都发生了饥荒。入春后,杨树、榆树等长出了嫩芽,乡亲们像往常一样,采摘树叶充当粮食。但他们发现,往常和乡亲们一起采摘树叶的八路军战士不见了。带着疑问,乡亲们找到了部队。原来,聂荣臻司令要求军区政治部发出训令:“部队所有伙食单位都不能在村庄附近采摘杨树叶、榆树叶,要留给群众吃。”群众得知这个训令后,非常感动。
宁可饿着肚子,也不与民争食。一片小小的树叶,折射出了边区抗日军民之间的深厚感情。正是依靠这种生死与共的鱼水关系,共产党带领八路军度过了抗战的艰难岁月,取得了最后胜利。
“1942年5月以后,华北大部没有下雨”“太行区五专署5个县平均收不到二成五”……翻开尘封的历史资料,我们发现根据地除不断遭受日寇蹂躏外,还遭受着更多自然灾害。《解放日报》1944年8月29日报道,7年来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一半时间在灾荒中。
不切实改善群众生活,根据地将失掉“根据”。改善民生,成为根据地仅次于抗日的一大事业。
体察民情,爱惜民力。根据地开展了减租减息运动,实行“二五减租”、“一分利息”,有效减轻了群众负担;从1942年起,多次进行精兵简政,到1943年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人数由540人减至100人,公粮的征收比1941年减少了将近33%。
抗灾救灾,厉行节约。在漳河两岸修筑了十几条大堤,开出1万多亩滩地,修筑了20多里长的漳北大渠和漳南大渠;在部队中开展“节约一两米运动”,在群众中开展“一口饭一把糠一把菜”互助募捐活动。
……
哪一个政党能真正与人民休戚与共,就一定能赢得民心。
因此,我们看到,在河北各根据地,“户户是堡垒、人人是战士”,男女老幼都是人民军队的耳目。日军110师团师团长桑木崇明感叹说:“晋察冀的组织是神秘微妙,不可理解的组织,老百姓可以随便用眼色或手势传达八路军要知道的消息,速度比电话还要快。”
因此,我们看到,各根据地群众踊跃缴纳救国公粮、购买救国公债。1938年边区计划在平山推销救国公债11万元,结果5天就完成了7万元,半月时间不仅全部完成,还超了3万元。
……
党爱民,民爱党。这种鱼水深情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涉县石门村,巍巍莲花山下,左权将军墓前,村民杨爱公和儿子、儿媳两代人,接力为左权将军义务扫墓。朴实话语道出百姓惦念:“人家为国家作了那么大贡献,我扫扫墓不算啥!”
阜平县马兰村,邓拓长女邓小岚从2004年起就开始教村里的孩子们学音乐。她说:“这里的乡亲们把我抚养到3岁,我对马兰村怀有很深的感情,希望能为她做点事情。”
“抗战期间,河北各根据地政府始终把群众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始终坚持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千方百计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赢得了广大人民的真心支持。”省社科院历史所原所长谢忠厚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决定历史结局的是人民群众。能真正赢得民心的政党,就一定能赢得历史。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八路军129师纪念馆和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都重新进行了布展,增加了党的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八路军129师纪念馆副馆长申利芳表示,纪念抗战不仅是要记住抗战的伟大胜利,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我们为什么取得了胜利,并从中吸取历史经验教训,更好地来指导我们今天的建设和发展。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和最好的营养剂!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