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河北新闻 社会民生 正文

【慷慨燕赵】执政镜鉴——太行山(下)(2)

时间:2015-08-16 18:34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在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的资料室里,记者在1938年5月的《战线》月报上,看到了中共党史上的第一个廉政条例——中共晋察冀省委《关于在政权机关中工作的党员必须遵守的条例》。

“条例不长,只有四条,其中第三条讲要刻苦耐劳,积极负责,绝对廉洁正直。条例强调违反上述任何一条,如果经批评不改正者或党的机关认为有必要辞职者,必须辞职,否则开除党籍。”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宋学民介绍。

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战争年代尤其如此。河北各根据地从完善制度做起,两大边区成立后不久都出台了惩治贪污条例,并成立了专门的监察机构;从小事小节抓起,时任八路军129师政委的邓小平对到各县检查的20余名师直干部提出三点要求:“第一,你们下去后,不能超标准吃饭;第二,谁要是越给你们做好的吃,越要警惕;第三,你们应该记住,谁要是贪污一分钱,就是叛变的开始。”

“党能够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党对先进性的不懈追求,敢于向各种不良作风开刀,在群众中树立起了公正廉明为民的形象,赢得了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省社科院历史所副研究员把增强说。

坚持团结

——在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共产党把一切进步力量都团结了起来,汇成了浩浩荡荡的抗日洪流

在省档案馆,一份档案详细记载了1938年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讨论期间发生的一幕:

一位战士起立发言:“和尚喇嘛每日除烧香念佛外,别无他事。他们是社会上的消费者,在抗日期间丝毫没有帮助。”

蒙藏同乡会及喇嘛代表刘三阳、王焕一理直气壮地回应:“在这全国一致抗日的期间,我们也是抗日的。”

接着是邓拓发言:“和尚喇嘛也是中国人,他们也是有着抗日的一致要求,他们虽然出了家,但并没有出中国,照样可以打日本。我们不要因为他们以往生活习惯上的不同,便来摒弃他们。”

……

邓拓的发言得到了大家一致赞成。这被传为共产党致力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段佳话。

“出席这次军政民代表大会的148名代表,既有共产党和国民党的代表,也有边区各抗日团体的代表,还有回、藏等少数民族的代表,选举产生了统一的边区政府。在抗日救亡旗帜下,边区各抗日力量空前团结了起来。”保定抗战历史研究会秘书长冉白正说。

“国事是国家的公事,不是一党一派的私事。”1940年3月,党中央明确提出在根据地政权中实行“三三制”,即在政权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建立起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河北各抗日根据地模范地执行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与各抗日阶层、政党、团体等广交朋友,凝聚起救国图存的强大力量。

在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一块展板显示了1940年民主选举运动中部分县参议员成分统计:完县,共产党员34.09%,进步分子34.09%,中间分子31.80%;建屏县,共产党员34.70%,进步分子34.70%,中间分子29.30%;唐县,共产党员39.68%,进步分子34.90%,中间分子25.40%……数字证明了共产党民族大义为先的诚心。

在边区,统一战线不是空洞的口号,是融入每一件具体工作中。

1940年8月,中共中央北方分局发布了晋察冀边区目前施政纲领(又称“双十纲领”),第一条就规定要“亲密国共合作,坚持团结抗战……肃清一切破坏团结抗战、破坏边区的特务奸细托匪妥协投降派”。纲领中有关抗日、政治、财政等方面的内容,照顾了各个阶层的利益,协调了各阶层的矛盾,充分体现了统一战线的精神。

在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伴随“我们万众一心”的雄壮歌声,河北各根据地军民同仇敌忾,汇成了浩浩荡荡的抗日洪流。白求恩、柯棣华以及朝鲜义勇队战士等国际进步力量和友好人士,也纷纷来到河北,加入支援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行列。

“我们为什么能够打败日本侵略者?”采访中,石家庄警备区第五干休所离休干部尹修业向记者发问。

这位曾参加过百团大战、多次在战场上负伤的92岁老战士说,这个问题他也常常问自己,“我想,最重要的还是在统一战线号召下,实现了民族大团结。”

民族大团结是抗战精神的核心,也是抗战胜利的重要经验。民族生存需要它,民族发展也需要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我们更加需要它!

相关新闻:

【绿色发展看河北】保定大力实施“绿满太行”攻坚行动

(砥砺奋进的五年)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为抓

石家庄地铁建设摄影作品亮相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3天后!雄安新区将惊艳世界

今起铁路调图 “复兴号”问鼎全球最快 涉及到河北这几个站点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