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名人戴明说所撰碑文填补沧州一空白(3)
仲子名由,字子路,是春秋时期孔子的高徒。仲崇民说,他们村有一座“仲子庙”,建于唐开元七年,是“国保”单位。庙里有许多文化遗存,记录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这里面就有一通碑,是镶在墙里面的,就是戴明说的重修仲子庙记碑。
这些年,仲崇民曾考证过这通碑的碑文,知道写碑文的这位“原任太仆寺卿、前户部尚书”戴明说是进士出身,人称“渤海戴明说”,这说明戴明说是沧州人。
仲崇民介绍说,康熙五年,戴明说送次子赴扬州上任,路经仲浅村时下船参拜仲子庙,正遇故人、仲子第六十一代孙、翰林院五经博士仲于陛。随后,受仲于陛所邀,戴明说写下了这篇碑文。
仲崇民说,去年,他专程到新建成的沧州博物馆参观,没有想到在博物馆关于沧州历史文化名人的介绍中发现了“戴明说”这个名字。当时,家乡仲子庙那通古碑一下子涌进了他的脑海。
感动:学艺拓片送到古人故里
在沧州博物馆里遇到的名字唤醒一段记忆,仲崇民做出一个决定:将家乡的那通石碑上的碑文拓下来,制成拓片赠送给沧州博物馆。这是一件值得去做、有意义的事情,可以交流文化信息,更可以为沧州填补一个“文化空白”。
为了完成自己的这个想法,仲崇民特意回到家乡拜师学艺,专程投到一位70多岁老师傅的门下。这位师傅四代制作拓片,技艺水平高超。
学成之后,仲崇民开始走访周边村镇,从一些农户的墙头上、厕所和猪圈里共抢救性地发现了22块残碑。他将这些残碑逐一清理,为这些碑的拓片写下题跋并装裱妥当。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